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一类具有毒性、持久性、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长距离迁移和沉积、对源头附近或远处的环境和人体产生损害的有机化合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洋流以及其它方式在全球范围循环,它们造成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内土壤中PCBs的污染状况文献中报道甚少。另外污染调查区域也十分有限,目前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研究的区域不平衡和采样时间差异,很难对我国土壤中的多氯联苯的污染进行整体评价。另外,多氯联苯是最典型的难降解有机氯污染物,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由于PCBs的长期大量使用,对土壤及底泥的污染治理是面临的最难解决的坏境污染问题之一。因此,本研究对我国土壤进行大尺度采样,全面了解我国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现状,研究其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分析其源汇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到PCBs污染治理的决策问题,也有助于从更高的视点去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从而为我国POPs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大尺度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微波萃取和索氏提取的比较,建立土壤PCBs分析处理方法:确定土壤PCBs净化方法,在GC、GC—MS上建立84种PCBs混合标样的分析方法及解谱方法;研究并分析我国表层土壤中PCBs的污染现状及空间分布,对PCBs的污染源进行解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壤中的多氯联苯的整体污染水平并不高,但各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局部地区如一些发达城市土壤中PCBs污染较严重。其基本特点为城市土壤中的多氯联苯含量最高,农村次之,而偏远地区土壤中的多氯联苯含量最低。云南昆明市土壤中的PCBs的残留量最高(1840pg/g),上海闵行区次之(1730pg/g)。我国城市表层土壤主要以六氯联苯为主,其次为三氯联苯。而我国农村和偏远地区土壤中的PCBs则主要以三氯联苯和二氯联苯为主。我国农村和偏远地区土壤已经成为大气传输PCBs的汇,这些地区土壤的污染状况与污染源地区或者直接污染土壤释放到大气中的PCBs有关,并且大气和土壤之间进行着交换。我国表层土壤中残留量最高的10种PCBs中有6种二氯联苯和三氯联苯,同时,在我国变压器油中10种浓度含量最高的PCBs当中,有7种二氯联苯和三氯联苯。并且它们当中PCB18,PCB31/28,PCB5/8,PCB17,PCB22共5种二氯联苯和三氯联苯相吻合。此外,我国土壤中浓度最高是三氯联苯,约占PCBs总浓度的35%,这表明我国土壤中PCBs的主要污染源可能来自#1 PCBs污染。而我国城市土壤中主要是重氯联苯,这可能是来源于我国生产五氯联苯的附产品,或者是进口电容器中PCBs的迁移。我国土壤中的PCBs和我国电容器油中的PCBs的相似性可能表明了它们的源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