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房地产市场向来有"政策市"之称。从2015年开始,去库存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方向。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去库存努力,房地产市场在一、二线城市呈现出良好的政策调控效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住宅销售增速达到30%,且70个大中城市库存总量环比减少0.3%,实现连续10个月同比下降。然而,受供需关系调整的影响,目前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爆发,房价和地价均大幅上涨,这增加了房地产住房市场上的价格泡沫及泡沫破灭风险。新颁布的货币、财政等调控政策将对现有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对房价造成怎样的影响,再次成为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房地产市场中,调控政策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考察多项政策的联合调控效应,尤其是从多项政策中甄选出较优的调控政策组合,不仅有利于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把控,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构建包括房地产交易价格及交易量、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经济增长水平的多个VAR和VECM模型,将我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控内生化,考察不同调控政策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有效性,并进行不同调控政策的比较。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这一研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选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经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货币供应量-利率政策的调控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房价均受到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显著影响;在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单独考察中,房价波动在短期内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宽松货币政策冲击在发生约一个季度后,对房价上涨的推动作用将保持稳定,并且合适的利率政策可以实现短期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的有效调控。第二,如果单独考察财政政策的调控效应,房价涨幅受财政政策的显著影响,房产税政策冲击能够在短期内抑制房价涨幅的波动。第三,货币—财政联合政策调控的研究结果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对房价涨幅的波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财政政策能够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房价上涨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从长期来看,受房产投机需求的影响,经济增长趋缓则会导致房价上涨。第四,在经济增长趋缓背景下,对于调控政策的选择,综合考虑政策调控效果、政策时滞、房价走势及涨幅波动程度,财政政策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优于货币政策调控。在最优货币-财政联合政策的选择中,价格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能是较为合适的政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