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高速运转,越来越凸显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区域物流发展质量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现代化进程及综合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但是物流发展质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其影响因素和内容将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本文以区域物流发展质量作为研究主题,选取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法、组合赋权法、物元分析法、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省级层面区域物流发展质量指数进行测度和分析。通过梳理区域物流发展的相关研究,对区域物流质量进行了必要的概念界定和涵义解析。在遵循指标构建原则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物流发展质量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和组合赋权物元测度模型。从产业要素质量维度、产业结构质量维度、产业运行质量维度、产业环境质量维度和产业信息化质量维度等五大维度对区域物流发展质量指数进行考察,并构建了以产业规模、产业效率、产业结构、发展潜力、服务能力、自然环境、营商环境、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发展为一级指标的区域物流发展质量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并构建了22个二级指标来反映一级指标。再次,以物元分析法为基础,分别选用主观赋权法(AHP法)和客观赋权法(熵值法)解得各项指标的主客观权重,运用最小信息熵原理引入Lagrange乘子构建组合权重模型,求解得组合权重。收集201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计算省区层面区域发展质量指数。最后,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物流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此基础上提出区域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研究发现:(1)从组合权重模型计算结果可以分析出,按影响区域物流发展质量指数程度分,产业要素>产业运行>产业信息化>产业环境>产业结构。在一级指标中,产业的信息化发展、发展潜力和产业效率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质量指数的关键因素。(2)从各省区物流发展质量指数测度结果来看,利用2013-2017年间各省区的指标数据,通过组合物元评价模型计算出历年各省的物流发展质量指数及五维度指数。对各项指数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明:省区间区域物流发展质量指数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产业要素质量、产业结构质量、产业运行质量、产业环境质量和产业信息化质量差异亦较大。2013至2016年间,中下物流发展质量的省区占大多数,约占50%-60%,到2017年,中上物流发展质量省区数占比明显上升,达到36.7%,中下物流发展质量的省区数占比从2013年的60%下降至2017年的36.7%,省区物流发展质量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3)从空间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物流发展质量总体平稳,稳步提升,发展基本面向好。从局部来看,我国物流发展质量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各省区物流发展质量呈现出一定程度空间关联。物流发展质量较高的区域多集中于先导地区省区,物流发展质量较低的区域多集中于潜力地区省区和部分中坚地区省区。呈现出先导地区>中坚地区>潜力地区的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