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零售企业全球市场扩张到了九十年代蔓延到了我国,自1992年开始,国际零售企业纷纷登陆中国。跨国零售企业的到来使我国的零售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给我国零售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使竞争更加激烈。与初到我国时的不适应相比,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家乐福和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零售企业已然占据了我国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其能力令人叹服,同时也引起了零售学术界的重视。在众多的有关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经营的研究中,跨国零售企业的专业技能的标准化和本土化演化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但是纵观众多学者关于此焦点的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大都将视线集中于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对零售专业技能所做的本土化调整的具体做法,而对专业技能演化的过程和机制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问题是,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跨国零售企业专业技能本土化的具体做法的借鉴意义也就非常有限,而只有深入发掘具体做法背后的演化机制才能从普遍意义上对其他企业起到启示作用,同时也能弥补零售专业技能研究领域的空白,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所在。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在我国经营非常成功的沃尔玛和家乐福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将零售专业技能划分成显性技能和隐性技能两个因子,又将两个样本企业在我国的经营划分为进入阶段和扩张阶段,然后把样本企业两个阶段的专业技能的两个因子以及样本企业在母国的专业技能的两个因子,相同因子两两之间进行对比,期望能够发现样本企业专业技能在我国市场上的标准化和本土化的演化规律和机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本文得出两个样本企业专业技能的两个因子在我国都经过了由母国标准化模式到初步本土化调整,又到再本土化调整,最后到再标准化的演化过程,并据此提出了样本企业零售专业技能在我国标准化和本土化动态演化的机制模型,同时也得出样本企业专业技能两个构成因素的本土化程度不同,其中,两个样本企业的隐性技能的本土化程度要比其显性技能的本土化程度深。以上研究结论,也再次验证了国际营销学界标准化和本土化研究中的权变观点,期望能给其他跨国或跨区域经营的零售企业一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