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粒混凝土(Ceramsite Concrete)因其质轻、强度可设计、保温隔热性好等优点已被工程界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陶粒混凝土来说,相对于普通混凝土,强度低、收缩量大是陶粒混凝土的极大劣势,也是导致陶粒混凝土未大量普及利用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先通过破碎、憎水等各种措施改变陶粒的特性,以解决陶粒级配不良、吸水率过高等问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再通过双掺粉煤灰与矿渣粉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研究其对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如下:(1)陶粒在破碎处理之后,其颗粒级配满足连续级配的要求,可以显著改善陶粒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质性,从而提高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是破碎后陶粒的开口孔洞增加导致吸水率增加;经憎水处理的陶粒,其吸水率显著减小,使用有机硅乳液作为憎水剂时,憎水处理效果最佳,经憎水处理后,陶粒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变好,其强度也高于未经憎水处理的陶粒混凝土的强度。(2)相对于基准陶粒混凝土,双掺粉煤灰与矿渣粉陶粒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但后期强度较高,后期抗压强度均超过基准陶粒混凝土;当粉煤灰与矿渣粉互掺比例相同时,随着粉煤灰与矿渣粉掺加总量的增加,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逐渐减少、后期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当粉煤灰与矿渣粉掺加总量不变时,随着粉煤灰与矿渣粉互掺比例的增大,即粉煤灰的相对增加,与矿渣粉的相对减少,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但随着龄期的增长抗压强度的差异越来越小;对于陶粒混凝土,憎水处理的陶粒相对于干陶粒和预湿处理的陶粒其混凝土早期和后期强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3)相对于基准陶粒混凝土,双掺粉煤灰与矿渣粉的陶粒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均低于基准混凝土;当粉煤灰与矿渣粉互掺比例相同时,随着粉煤灰与矿渣粉掺加总量的增加,陶粒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逐渐减少;当粉煤灰与矿渣粉掺加总量不变时,随着粉煤灰与矿渣粉互掺比例的增大,即粉煤灰的相对增加,与矿渣粉的相对减少,陶粒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逐渐降低;双掺情况下,单独增加粉煤灰或矿渣粉的掺量,粉煤灰降低自收缩的效果更明显,矿渣粉增大干燥收缩的幅度小于粉煤灰降低干燥收缩的幅度;对于陶粒混凝土,憎水处理和预湿处理的陶粒相对于干陶粒其混凝土自收缩和干燥收缩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