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同教学是指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在主体价值序参的调控下,自组织形成动态有序结构的教学理论体系。追溯其起源,杜威于20世纪3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学校首创互助性教学团队——协同教学成为计划性教育方式。后人称之为“八年研究”,虽然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后续却鲜有研究再去探讨此类议题。通过文献综述,我了解了国内外协同教学的现状,而我国协同教学在小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协同教学在小学的情况,寻求教师在协同教学出现的问题和归因,给出完善小学教师教学协同性的些许对策。文章正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小学教师协同教学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小学教师协同教学的现状、小学教师协同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完善小学教师教学协同性的对策。文章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协同教学的概念界定,分析其特征说明了为什么要开展协同教学;还通过对小学教师协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小学教师协同心理缺乏、协同能力不强、协同路径不畅、认为协同教学会制造麻烦等问题。通过对其进行相关原因的分析,我从转变教师观念、到个人微成果保障、制度与平台双重建设四个方面对完善小学教师教学的协同性提出了具体化的对策。小学教师实行协同教学的方式可以在教学系统中步调一致,将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化,使教学系统构成合力,实现整体效应的最大化。同时协同教学作为教学理论体系,通过主体价值序参的调控,使教师、学生、教与学趋于内在统一,减少额外的耗散,促进教师的和谐成长。我们借助研究协同教学在小学中的推行情况,以期寻求实现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子,同时也希望能促进教师们的合作与协调,优化教师间的群体文化,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