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o-GDIγ介导的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网络及CDC50A-P4-ATPase相互作用与功能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uruiqi8627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通过非对称分裂的方式生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组成神经组织,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神经损伤修复和神经再生与功能重建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神经干细胞分化涉及复杂的信号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分子-Rho-GTP酶通过与其下游效应元件的作用调节神经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的重组,广泛的参与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等。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dissociation inhibitor,GDIs)在调节着Rho-GTP酶的活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Rho-GDIγ特异性的表达于正在发育或者成熟的脑的大脑皮层,纹状体和海马区,基于本实验室的前期基因表达芯片和RANi靶向下调Rho-GDIγ的研究表明,Rho-GDIγ与神经干细胞分化有关,但是对于其调节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却不清楚,本研究结合了系统生物学技术和生物实验技术探讨了Rho-GDIγ介导的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网络。本研究首次发现转录因子(HNF4-1)和(MAZ-1)对Rho-GDIγ的调控作用。通过EMSA、转录因子圈套方法证实HNF4-1和MAZ-1靶向Rho-GDIγ启动子区域并能够调节Rho-GDIγ的表达,结果表明Rho-GDIγ的沉默促使神经干细胞在形态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神经突起明显伸长,免疫组化证实具有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趋势;体外迁移实验证实神经干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将HNF4-1和MAZ-1转录因子圈套序列显微注射入小鼠体内的海马区域,结果表明显微注射点区域HNF4-1和MAZ-1下调Rho-GDIγ表达;3周和7周后的行为学实验表明,HNF4-1和MAZ-1对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NF4-1和MAZ-1转录因子圈套能够下调Rho-GDIγ的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但是对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计算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实验技术,构建、证实了Rho-GDIγ介导的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网络。首先构建了神经干细胞中蛋白质功能作用网络,并将其与基因表达数据整合,利用最短路径模型预测了Rho-GDIγ介导的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网络;生物学实验Real Time PCR分析了在Rho-GDIγ的下调和过表达的情况下,分化调控网络中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这些表达量的变化证实了Rho-GDIγ对此神经干细胞分化网络的调控作用。最后,通过Real Time PCR和Westernblotting生物学实验表明,Rho-GDIγ可能通过调节信号通路Vcp, Mapk8, Ywhae和Ywhah的表达,最终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计算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实验的有效结合表明了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网络的可预测性和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于鉴定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网络的有效性,为神经干细胞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磷脂在细胞膜分布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空上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P4型ATP酶能够调节磷脂的内翻,是维持细胞质膜中磷脂不对称分布的一种新型酶。P4型ATP酶的缺失和突变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病理学反应。在哺乳动物中,14种P4型ATP酶通过与相对保守的3种β亚基CDC50家族蛋白相互作用来调节其功能。本研究结合了免疫亲和层析技术和高敏感性的质谱技术,鉴定了不同组织中与CDC50A相互作用的P4型ATP酶,对于研究其结构、定位、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实验结果首次表明,视网膜中分布5种P4型ATP酶与CDC50A相互作用,睾丸中存在8种,而脑组织中仅存在2种P4型ATP酶与其作用。其中,前期研究结果已经表明ATP8A1在脑中高表达,ATP8A2存在于视网膜中。首次鉴定了ATP11家族成员分布于视网膜和睾丸中;ATP8A1, ATP8A2, ATP8B3, ATP8B4和ATP10A富集于睾丸中,表明了P4型ATP酶可能对于精子发生和精子代谢的重要作用;ATP8A2广泛存在于脑,睾丸和视网膜中。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鉴定了这些新型P4-ATP酶在脑,睾丸和视网膜组织中的定位。进一步为了研究CDC50A在细胞中的定位和生物学的功能,我们克隆并表达了在视网膜中和睾丸中与CDC50A相互作用的ATP11A和ATP11C两种未定性的蛋白,制备了其相应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ATP11A和ATP11C都与β亚基CDC50A和CDC50B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结果表明ATP11A, ATP11C与CDC50A或CDC50B共表达时,ATP11A, ATP11C定位于高尔基体;相比而言,当缺乏β亚基CDC50表达时,大部分ATP11A, ATP11C定位于内质网,无法迁移至高尔基体。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表明,ATP11A和ATP11C定向内翻磷脂酰丝氨酸。综上所述,结合蛋白质组学结果表明P4型ATP酶与CDC50A相互作用,并且催化脂双层的特异性的脂类在两层之间翻转,这在膜的发生和功能维护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P4型ATP酶在不同组织中的鉴定及对于ATP11A和ATP11C的定性研究为进一步阐释其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值得借鉴的依据。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Erd s和Rényi创立了随机图理论,至此,随机图理论在近半个多世纪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近十年来随着复杂网络研究热潮的兴起,随机图理论再一次引起了数学、物理、计算机、经济、生物、社会学等学科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独立马氏链边随机图过程、随机分枝树进行研究,建立了两类随机图过程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它们
隐马氏模型作为一种具有双重随机过程的统计模型,具有可靠的概率统计理论基础和强有力的数学结构,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字符识别、生物序列分析、金融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但这些应用主要是基于一阶隐马氏模型的算法和理论.在一阶隐马氏模型中,假定状态转移概率和符号发出概率都只取决于当前的状态,而与以前的状态和发出的符号无关.尽管这样的假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实际应用是有效的,并简化了相
ü×ú′ò¨Mahler-ˉà üaMahler|K. Mahler¢1939ü¨ o ü|μˉ¨¨ a|è ü|ü Mahlerú|üBlaschke-Santal′oa ü ò ਠμ üMahler (Blaschke-Santal′o) K. Mahler¢1939ü¨ è o (1)¢¨′ü|ü ù¨′ü′Mahler(2)′2¢ü1íˉ¨a|ü′òMahler70aMahler2n=
本文主要研究了气体动力学中二维压差方程的特征分解以及Riemann问题。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可压Euler方程的一些研究状况。然后介绍了几类特殊流动模型,尤其是压差方程的发展情况。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关于双曲守恒律方程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对一维和二维双曲守恒律方程的一般性理论分别给出了介绍。在本文的第三章,首先利用渐近导数的方法从数学上给出了二维压差方程的严格推导。然后对二维压差方程在相似平面中进行了特征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非线性逼近逐渐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青睐。本文完善和推广了二元矩阵Pade逼近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矩阵广义逆的矩阵Thiele-Pade逼近,给出了它的递推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控制系统;给出了一种二元对称Thiele型矩阵有理插值,并讨论了它的一些逼近性质。论文共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经典的研究成果及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我们要将之推广的一
流动诱发输液管振动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及核能工业等领域。同时,输液管道的振动属于轴向运动连续体,是典型的陀螺系统,其振动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当流速超过临界值,对于管径远远小于管道长度的细长直管,输液管的直线平衡位形失稳,系统会重新稳定在曲线平衡位形。在超临界流速范围内,通过坐标变换,管道围绕曲线平衡位形的动力学方程为带有空间依赖系数的偏微分-积分控制方程。
本文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方面我们首先将Cauchy矩阵方法推广,并用推广的Cauchy矩阵方法研究了一系列离散可积系统的精确解,包括链KdV型方程,ABS链方程,链GD型方程族,链BSQ型方程和链KP型方程.另一方面我们利用直接线性化方法分别构造了广义链BSQ型方程和广义链GD型方程族第三个成员的形式.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利用广义Cauchy矩阵方法分别研究了链KdV型方程,AB
本文主要讨论一阶双曲方程的耗散谱元法和间断耗散谱元法,以及耗散谱元法在对流占优的扩散方程上的应用.首先讨论一阶双曲方程的耗散谱方法(DSM)和耗散谱元法(DPSEM).对于带周期边界条件和带Dirichlet边界条件的一阶线性变系数双曲方程,分别构造Fourier DSM和Legendre DSM,通过收敛性分析,得到了空间方向的拟最优估计.数值例子主要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谱方法,该方法在处理边界及
网络化动态系统的合作与协调控制已成为当今复杂动力学与控制领域前沿研究方向之一,这是由于它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等众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步和一致性问题作为多个体网络系统协调运动的一种最基本形式,它可用来表征多个相互关联的个体所呈现的整体涌现动力学行为,是研究网络化复杂动态系统合作与协调控制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本文从动力学与控制的角度研究了网络化动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知识的急剧膨胀,人们所遇到和处理的系统越来越复杂。例如,航天飞行器结构、大规模传感器网络、大规模网络的信息传输和接收过程、生命科学、生态系统的繁衍演化与生物工程等。这些复杂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有:非线性、随机性、高维甚至无穷维、强耦合、多层次和不确定性等。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的科学发展的前沿。它已成为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共同研究热点。对于复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