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文学家冯梦龙的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下简写为“三言”),共一百二十篇。一部分作品是由宋元话本小说加工而成,一部分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自己创作。《情史》也是冯梦龙搜集整理的一部颇有影响的文言小说集。他把“情”分为二十四类,并在每类的结尾做出点评。冯梦龙在“三言”和《情史》的许多篇章中描写了不同的人之间的形形色色的婚恋故事,本文将以“三言”和《情史》为窗口,略窥一下晚明世人的婚恋观。
晚明时期,传统的旧礼教已经失去了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影响和约束力,传统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家庭观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和挑战。冯梦龙身处思潮涌动的时代,本人又经历了不同寻常的爱情,所以,“三言”和《情史》中的婚恋观既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又糅合了冯梦龙的个人感情。本文立足于冯梦龙的“三言”和《情史》,通过研究在那个极端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不同男女演绎的爱情和婚姻的悲喜剧,分析那个时期不同身份和阶层的人的婚恋观。另外,本文会通过冯梦龙的“情教观”分析冯梦龙的婚恋观的超时代性和时代局限性。
本文第一章的探讨重点是名、利对人们婚恋观的影响。冯梦龙通过作品反映出,名、利会为人赢得婚姻和爱情,同时婚姻和爱情也在经受名、利等的考验。冯梦龙通过评和“教”两种途径表达了他对时人婚恋的褒贬。本文第一部分从对爱情和婚姻的等待着眼,分析由于阶级、经历等因素造成的人们婚恋观的异同。第二部分主要解读男女看待名利的态度,以及名利对他们婚恋观的影响。
贞节、生命和爱情的关系是第二章的主要讨论内容。本文分两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第一,婚恋观中的为情而贞与单纯地为义而贞是截然不同的。有的是为了难以再得的爱情忠贞,而有些人则是机械地遵循封建的礼教传统,把贞节当作一种人生应尽的义务。第二,当爱情和婚姻面临考验,甚至有一方背叛时,又该何去何从。有的人会坚守等待,有的人则义无反顾地选择死亡,而冯梦龙在描写这类故事时体现出因果报应的消极婚恋观。
水、信物、门窗和乔装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水可以成就姻缘,信物可以见证爱情,门窗里有对婚姻和爱情的期待,门窗外则是对婚姻和爱情的诱惑和考验。乔装冲破了封建屏风的阻挡,成为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的一种婚恋方式。但是,自由和放纵的界限很难把握,冯梦龙在“三言”和《情史》中试图解决“欲”与“情”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