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家电零售行业中,消费者在终端购买商品时普遍存在讨价还价的现象,因此商家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并控制价格波动的幅度,以便既能保障客户的成交又能实现利润达成。而这种控制的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价格投入体系作为支撑,并且这套体系是家电零售企业内部最为重要的管理手段,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达成和运作质量。本文就是立足样本企业内部的这套体系,结合使用数据挖掘模型对样本企业的数据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探讨不同维度下价格投入手段的特性和关系,指导企业价格策略的调整。本文首选根据笔者在样本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目标假设,然后截选样本企业南京和安徽地区近5年的明细业务数据(数据量达到2.38GB),并根据理论模型(OLS)需求对数据分类汇总,形成以地区、门店、品牌三种维度数据。再通过SPSS19.0和Statistica10.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依据分析结果验证本文研究假设。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样本企业在未来需要调整的方向。基于以上的逻辑和方法论,本文在不同维度下都得到了显著的相关性结果,同时验证了提出的理论假设,主要结果如下:第一,验证了样本地区的直降价格投入与业绩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价格直降投入变成一种普遍行为后,能够激发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价格投入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价格投入。第二,验证了地区之间价格投入的效率差异,发达地区在市场趋于成熟,消费者购物更加理性的环境下,相对于次发达地区在价格投入效率上要低,但是在某些新式的价格投入手段上,发达地区要更具优势。例如会员体系的发展在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发达地区对会员客户的拓展要比次发达地区强劲,且对业绩贡献更加明显。这也符合样本企业实际状况。第三,验证了不同门店类型之间的价格投入效率差异,在面临同样的业绩考核条件下,中小门店更加注重客户的截流和成交,并且还要考虑价格投入手段的诸多限制,因此在投入使用上要更加细致,本文也验证了中小门店的投入效率较大型门店更加优秀。由此也可以引导样本企业考虑和实践门店的差异化投入策略,彻底避免盲从的状况。同样对于其他的维度的研究也获得了可靠的数据结果。本文结合计量理论从企业内部微观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可信的研究数据结果,并通对数据的解读,得到了对样本企业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起到引导样本企业不断优化价格投入策略的作用,达到本文实证研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