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破坏了矿区原有植被覆盖和地形地貌,因此矿区的土地复垦主要从植被恢复和地形重塑两方面进行。采矿活动产生的高热能改变了区域小气候环境,使地表温度升高,土地复垦通过地形再造与植被恢复改善矿区气候环境,研究矿区地表温度的影响因素,对理解矿业扰动与土地复垦综合作用下的矿区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四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排土工艺和植被恢复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排土工艺包括高程、坡度、坡向及矸石排弃工艺,植被恢复以植被复垦模式、复垦年限、植被覆盖指数进行描述。论文以Landsat影像、Wordview-2影像、实地调查样点等为数据源,利用单通道普适性算法反演得到地表温度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变异函数模型等方法获得地形因子、温度分异、排矸工艺等数据;利用监督分类、波段运算、文献综合等方法获得植被复垦模式、复垦年限、NDVI等数据;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排土工艺和植被恢复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排土工艺中矸石排弃方式影响复垦地温度调节功能的稳定性,地形因子中坡度和坡向因子影响温度分异状况。2010年地形因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分析发现:地表温度与高程的相关性较小;排土场整体尺度上,坡度对地表温度分布影响较为显著,阳坡的地表温度高于阴坡;单个排土场尺度上,坡度对地表温度分布的影响较小,坡向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在南排、西排、内排较明显。(2)通过对1987年、1996年、2001年、2005年、2010年五期地表温度高温点缓冲区分析发现,高温点的影响区间为其300 m半径范围,0-90 m区间为高温点的高度影响区,90-180 m为中度影响区,180-300 m为低度影响区。通过对南排和西排6期地表温度分异变程计算可知,煤矸石自燃对南排的地表温度分异有显著影响,影响年限较长,至2005年才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3)植被复垦2-4年后出现降温效应,西排、内排及西扩分别在植被复垦2年、3年、4年后出现降温效应;2013年5种植被复垦模式下的地表温度排序为:乔灌草<灌草<乔草<耕地<草地;地表温度与NDVI相关分析表明复垦完成后植被覆盖状况对地表温度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