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心病在我国已成为内科疾病中较常见的多发病,是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卫生部已有数据表明,中国新增冠心病患者75万人/年,我国近期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近年来也一直在慢慢增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进入21世纪后,冠心病不仅是发达国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也同样威胁着发展中国家,并且在经济花费上也逐年上升,西方国家如美国在冠心病上消耗的医疗费用超过600亿美元/年,发病率和医疗花费的增加给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持续升高,提高冠心病的防治水平,控制其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心血管领域和卫生医疗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学早就提出“未病先防”的理念,运用到冠心病非手术患者上面就是尽量减少冠心病非手术患者行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或是延缓冠心病非手术患者行血运重建的年限,我们关注冠心病非手术患者的原因如下:第一、冠心病的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维持药物治疗来控制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能长期处在在冠心病的非手术治疗阶段;第二、冠心病中很多患者经过慢性的长期的进展,冠状动脉会出现严重狭窄和堵塞,当非手术治疗方式控制不佳时,理应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手术治疗,然而仍有一些患者抵触手术治疗的心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拒绝手术治疗;第三、大量动物实验验及临床应用已经证实,中医药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增加治疗疗效,但中医药对于延缓冠心病非手术患者行血运重建的年限或是减少冠心病非手术患者行血运重建的数量的研究仍较少,所以运用中医药对冠心病非手术患者的防治及深入研究显的日趋重要。目的运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非手术患者,通过观察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非手术患者的疗效,探索调脾护心法对冠心病非手术患者一年期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以期为今后调脾护心法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资料。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是否接受调脾护心法治疗分为2个组,接受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并联合西医规范治疗为暴露组,只接受西医规范治疗或(且)非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为非暴露组,以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出院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访观察,,随访年限为1年,观察患者一年后的主要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心绞痛记分、中医证侯积分、SAQ西雅图生存量表等的变化,建立新数据库、录入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暴露组总发生率为14.9%,非暴露组总发生率为31.7%,两组差异显著(P<0.05);死亡发生率:暴露组总发生率1.5%,非暴露组4.7%,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再次入院率:暴露组总发生率13.4%,非暴露组总发生率2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行PCI等血运重建手术:非露组总发生率14.3%,暴露组总发生率1.5%,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时两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侯疗效、SAQ生存质量量表五个维度计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优于非暴露组。结论1.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非手术患者可以减少因心血管事件的再入院率,可以降低再入院行PCI等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2.两组均可以改善心绞痛的症状,改善中医证侯,暴露组优于非暴露组。3.两组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暴露组优于非暴露组,可认为调脾护心法对改善冠心病非手术气虚痰瘀证患者的生存质量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