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生平若干问题考辨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an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考证初唐诗人卢照邻生平的若干问题。文章主体共分四章,即生年考辨、入蜀之前、蜀中十载、出蜀之后。每章分别以不同的要点为核心,展开论述。其中,“生年考辨”一章因其涉及面较广,且需以卢氏初次入蜀时间的确定为前提,为行文方便,将其置于“入蜀之前”后,设为第二章。 第一章入蜀之前,探讨卢照邻首次入蜀的时间及此前的经历,共分两节:一、初次入蜀,考定初次入蜀的时间,通过两个途径完成:①先证卢与乔师望有交游,且只能在蜀中;再从考证乔在蜀的时间入手可得:卢初次入蜀发生在660年至663年初期间。②根据《释疾文·粤若》自述,卢入蜀正当唐与高丽、百济战争期间,时为660—661年。综合①②知:卢初入蜀当在661年或662年,而以前者的可能性为最大。二、三个阶段,将卢入蜀之前的经历细分为四方求学、京洛干谒、邓王府中三个阶段展开论述。得:卢求学从曹宪在646—649年,从王义方在649—553年;初入长安得来济青睐;入邓王府在656年寿州,未从邓王到兖州。 第二章生年考辨,推断、确定卢照邻的具体生年。可划为两个层次:①按照本文自有的推理途径,在第一章论述基础上可得结论一:卢约生于637年。②学术界另存在其他说法,针对他们所采用推理方式展开论述,得结论二:卢生年在634—638年间。综合这两个层次知:卢的生年约为637年。其中第二层论述是本章主体,分两节:一、学者们的分歧,分析分歧存在的原因;二、时间段的推定,按照其他学者的推理方式推理得结论二。 第三章蜀中十载,考证卢在蜀中的经历,分为四节:①新都作尉、②蜀道往来、③蜀中游历、④西使考辨。①的论述从考究初唐官员任期入手,推测卢照邻任新都尉时间为666—671年;②通过分析卢诗文确定新都尉期间出蜀的具体情形;③重在论述卢“南下出蜀”之说不确;④在③的基础上,提出对“卢照邻曾出使塞外”说法的质疑。 第四章出蜀之后,探求卢照邻新都尉秩满出蜀后的行踪,共分三节:①滞留长安、②卧病山中、③自投颖水。①考证自赴京参选直到入太白山隐居约两年间卢的生活状态;②主要推测卢迁东龙门山的时间、原因;③从《释疾文》入手,推定卢照邻自投颖水的大概时间。 综合全文所述,本文所提出的主要论点可概括为下列八点: ①卢照邻当生于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卒于唐武后垂拱四年(688),享年51周岁。 ②显庆元年(656)至显庆五年(660),卢氏为邓王府典签,未从邓王到兖州。 ③龙朔元年(661)卢照邻始入蜀,与乔师望有交游,乾封元年(666)至咸亨二年(671)在新都尉县尉任。 ④卢照邻在蜀中十年,其间入京有两次可考:1、总章二年奉使执行公务;2、咸亨二年冬出蜀参选。所游历的地区,可考的是成都以北、东、西,“南下出蜀”之说不确。 ⑤咸亨二年冬出蜀入京到咸亨末归隐太白山约两年间,闲居长安,出入秘书省,求职未果。 ⑥咸亨末始入太白山服饵。 ⑦约仪凤三年(678)奔父丧迁洛阳,之后居东龙门山养病、丁忧。 ⑧卢照邻疾甚,作《五悲》,不久转阳翟具茨山,唐武后垂拱四年(688)作《释疾文》,旋自投颍水。
其他文献
翻译心理过程的研究是整个翻译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却一直是整个学科研究中比较薄弱的一块。本文试图从认知心理这个角度来探索被称为“黑匣子”的翻译心理过程,并通过描述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积累的信息越来越多,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我们感兴趣的知识,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知识发现技术随时代的发展应运
<正> 1987年4月23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西南厅举行了《湖北青年美术节作品选展》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美术》编辑部、中央美院、美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美术报
利用血清CK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对运动所导致的骨骼肌损伤做出及时准确的评定将不仅有利于运动员合理训练负荷的安排,而且对于减少运动所导致的损伤,维持良好的竞技能力有着深远的
本课题以猪血综合利用为目的,提取其中的血红素,将其合成为腌肉色素,并对腌肉色素进行分析鉴定、研究其性质和应用效果。首先研究猪血的预处理试验参数,结果表明原料血的最适预处
20世纪末以来,我国民间开始兴起传统经典教育。无论城乡、不分职业,从儿童到耄耋老人,社会上掀起诵读学习传统经典、体验践行传统经典价值的热潮。旨在接续传统,重建道德秩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需求,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为老百姓提供质优安全的农产品,保障老百姓消费安全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公共管理
蒙西华中铁路维修模式与生产力布局是影响建设投资与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基于提升基础设施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提升公司效益的目标,通过对国内外铁路维修模式的比较,结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金市场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是联系储蓄与投资的纽带,储蓄能否转化为
影子银行在中国有其独特的业务和风险形式。本文主要围绕影子银行的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和民间融资,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和风险,并借鉴国外影子银行风险控制的措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