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慢慢发生改变和进步,转变成旅游业和农业旅游相互融合的经济常态,吸引了有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的众多注意力。在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提升之后,但凡存在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都是倾向于进行区域聚集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根据以上背景,本文在梳理分析与休闲农业产业及其产业集聚有关的一些理论的基础上,借用旅游及制造业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采用区位熵测量南平地区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度。本文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对南平市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首先,梳理产业集聚的内涵、特征及形成动因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有关休闲农业产业集聚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介绍了国外产业集聚的一般途径,对我国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次,运用区位熵法对2009-2015年南平市10个地区的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并对测度结果展开空间层面的统计分析。然后选择市场规模、休闲农业收入、交通条件以及农业资源4个方面的5项指标建立影响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程度和指标进行了全局和局域的空间相关性检验。分别设定以2009年为基期、2015年为当期的当期空间计量模型和跨期空间计量模型,运用Matlab2010b软件进行空间计量建模,得出以下结论:城镇居民人口数量在1%水平下显著,城镇居民人口对南平休闲农业产业区位熵的影响显著为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水平下显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南平休闲农业产业区位熵的影响显著为正,南平休闲农业产业区位熵在1%水平下显著,休闲农业旅游收入与南平休闲农业产业区位熵两个要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农林牧渔总产值在5%水平下显著,农林牧渔总产值对南平休闲农业产业区位熵的影响显著为负,公路密度网的估计系数在10%水平下也不显著,公路网密度对南平休闲农业产业区位熵的影响不显著;Spat.aut的估计系数在10%水平下显著,说明影响南平休闲农业产业区位熵的其他因素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负的溢出效应。最后根据结论对南平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几点的政策建议:1、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思路、2县市旅游产品创新定位,注重行业监管与引导,完善数据统计工作3、强化管理和人员培养提4、加大资金扶持力度、5优化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的环境。本文旨在为南平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及发展方向,为南平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使南平休闲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并带动南平的经济发展。休闲农产业集聚的定性及定量研究体系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基础,也试图为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对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