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DG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nn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村电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依赖大大增强。我国农网线路复杂,结构多变,配网发生故障不可避免。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的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利用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技术,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与安全性。当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后,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发生故障后,不能直接套用传统配电网恢复供电的方法。因此,研究含DG的配电网故障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含DG的配电网故障恢复和优化算法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已有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各类方法的局限性和不足,针对含DG的配电网故障后,制定了不同的恢复方案,并将二进制粒子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应用于配电网重构中,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DG的潮流计算模型,并对各种类型的节点进行处理,使其适用于前推回代法的潮流计算。针对重构中变化的网络结构,采用一种由网络末端节点开始逐步推到根节点的拓扑识别方法,分析得出支路首末端节点的连接关系,形成支路信息矩阵,利用支路信息矩阵可以判断配电网连通性与辐射性,并且有助于对DG并网或者孤岛运行的识别。  (2)根据配电网发生故障的位置以及失电区内DG的运行方式,制定了不同的故障恢复方案。当失电区内的DG与主网存在通路时,将孤岛划分作为网络重构的一个环节,通过动态进行孤岛划分,与网络重构相互配合,协同获得全局最优解;当失电区内的DG与主网不存在通路时,又分为DG可以孤岛运行和DG不能孤岛运行两种情况,将可以孤岛运行的DG通过孤岛划分对失电负荷供电。根据DG可以形成的最大供电范围进行孤岛划分,保证失电区内重要负荷恢复供电。  (3)在对配电网进行故障恢复重构时,采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利用自适应权重法对粒子群参数进行调整,针对粒子群算法容易出现“早熟现象”,引入遗传算法的变异操作,当粒子陷入局部最优解时,能够快速跳出局部最优点,向全局最优解靠拢;建立了以负荷失电量最少,开关操作次数最少和有功功率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故障恢复数学模型;针对混合算法在重构中产生不可行解的问题,对初始种群的生成做出限制,并对种群更新后出现的不可行解进行处理;利用孤岛界限矩阵判断是否可对重构后剩余失电负荷供电,有助于配网重构与孤岛划分同时进行。  (4)运用Matlab对IEEE-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对比结果验证了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以及故障恢复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循环回用的方式处理淀粉废水,通过采用两相厌氧与厌氧滤池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生产淀粉废水进行厌氧处理,在去除污染的同时回收沼气。 研究表明,采用淀粉加工洗浆废水
本课题基于Microsoft Access 2000建立“四管”爆漏案例数据库,包括电厂名称、锅炉号、锅炉型号、蒸发量、机组容量、累计运行时间、爆漏原因、爆漏部件、爆漏结果和技术分类等表单。数据库中收录了原华中电管局所属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共48个电厂1982~2002年间3179条锅炉“四管”爆漏事故案例。基于C/S模式开发电站锅炉“四管”爆漏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上报、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本文以实现数字化的移动巡检为目标,提出了嵌入式技术+GIS+GPS所组成的便携式电力巡检仪的解决方案。便携式电力巡检仪采用了目前最新的嵌入式技术,完全根据电力巡检工作需要的
森林是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多得的、可更新的再生资源,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消长变化,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N)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IgAN并AKI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中肉眼血尿(MH)并AKI患儿(15例)和同期未并AKI的MH患儿(9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IgAN患儿211例中21例(9.95%)并发AKI。21例患儿年龄为(9.5±2.1)岁,男17例(
现阶段,5G无疑是信息技术的焦点,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广阔,甚至会成为开启图书馆智慧化的钥匙.本文从5G特点和发展趋势着手,分析了5G对图书馆的冲击,探讨了图书馆融入5G的思考
材料性能不仅取决于其化学组分,更与其自身的结构,特别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结构密切相关。在材料分级结构的设计研究中,自然界提供了许多优秀范例与深刻启迪,带来了人类仿生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