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地理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对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黄甲岭乡土话在地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全文一共分为5个章节。从地理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论文对黄甲岭乡政府所在地黄甲岭村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同音单位表格做了详细记录,通过分析调查发现黄甲岭土话语音内部基本一致,只在以下5个方面存在差异:(1)浊上的归并。(2)效摄一二等豪肴韵的读音。(3)山摄三四等韵读音。(4)阳声韵尾的读音。在词汇方面,“爸爸”和“蚂蚁”和“蜘蛛”这几个词的说法比较一致,其余的词都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法来源于古代词,例如“青蛙”。“刺”的动词和名词形式的不同反映了声调内部曲折的语法手段。“钻”、“洞”、“爸爸”等词语存在同一个词的新旧不同两种声音。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目前土话是黄甲岭乡人最主要的交际语言,官话居第二位,普通话的使用人数很少。黄甲岭土话在不同村子、不同年龄段的使用情况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的母语能力出现衰退的迹象。黄甲岭乡的双语或者多语现象是综合了历史、地理和人文因素客观形成的。其中年龄和行政区划因素对土话的使用影响明显。我们要尊重这些事实。另外,大多数人对江永女书的了解程度很低,但是很支持女书文化的流传。文章通过调查研究,综合得出以下结论:1.黄甲岭土话按照相似程度作为衡量标准,更加接近城关片,可以考虑划入城关片;2.黄甲岭方言内部可以划分为四个小片:黄甲岭片、大漠头片、石岭片和高峰片(官话片);3.行政区划因素对于黄甲岭土话内部分类影响很大;4.黄甲岭土话是一种内部稳固性比较强的土话,但也存在消逝的危险,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