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或软化,导致的相应区域脑神经功能缺损为临床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多静态发病,呈渐进性加重。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常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障碍、中枢性面舌瘫、意识障碍等。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除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酗酒等密切相关外,还与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等有关。所以通过积极控制高血压,合理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心脏疾病,戒烟、禁止过度饮酒,治疗高脂血症,针对脑供血动脉狭窄进行相应治疗,对于有TIA史、脑梗塞史者选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等来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此病属祖国医学中风的范畴。中风病在中国医学史上经历了从外风学说发展到内风学说的过程,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金元以后以内风学说为主,近代以中西汇通病因学说为主。到目前为止,很少提到津液不足的影响。而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围绕水进行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体的老化也是丧失水分的过程。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因此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津液不足的相关性研究。第一部分-问卷调查(问诊)部分:1,调查相同年龄段正常人组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以下简称病例组)发病前的日平均摄水量、日平均尿量、日平均夜尿次数及夜尿总量,结果发现:正常人组和病例组患者发病前的日平均摄水量及日平均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夜尿次数及夜尿总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对两组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即病例组发病前的日平均摄水量、日平均尿量明显少于正常人组,病例组患者发病前的夜尿次数及夜尿总量明显多于正常人组。2,调查病例组患者发病前口渴、咽干、大便干情况,对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各年龄段病例组口渴、咽干、大便干出现率为50-97%,均过半。第二部分-查体部分:检查病例组患者就诊时皮肤干、唇干、少苔、舌苔干、脉象情况,对其进行频数统计,结果发现:各年龄段病例组皮肤干、唇干、少苔、舌苔干及细脉出现率为50-97%,均过半。第三部分-实验室检测:1,尿比重:检测病例组患者就诊时尿比重,与相同年龄段正常人组的尿比重相比,结果发现:正常人组与病例组的尿比重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两组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即病例组患者就诊未经治疗时的尿比重明显高于正常人组。2,检测病例组患者就诊次日未经治疗时空腹早6点和上午9点的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等指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其有无显著性差异,再根据正态分布及方差齐同的完全随机设计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病例组患者入院后次日空腹未输液状态下早6点与上午9点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6点的明显高于9点,9点的略高于化验室正常值;且两个检测时间早6点与上午9点的4个年龄段间的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也有显著性差异,即随着年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