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秉钧内阁是北京临时政府期内第三届内阁,也是民初由临时政府向正式政府过渡期内最后一届内阁。这届内阁的实际运行时间为1912年8月25日赵秉钧代理国务总理开始到1913年7月16日赵秉钧因宋教仁案辞职结束,是民初临时政府期内运行时间最长也最为稳定的一届内阁。赵秉钧内阁的上台组阁是当时社会各种政治势力的缓和,在这届内阁运行期间,提出以维持现状为主的施政方针,在民初各个方面都有可言之处。在政治方面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国会,是民初临时政府期内政治制度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发展发面,由政府主导下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商会议。本文通过对赵秉钧内阁组阁的背景以及这届内阁的成员构成和运作进行分析,拟对民初赵秉钧内阁给予一个客观的评价。本文将通过四个章节对民初赵秉钧内阁进行全面的分析:第一章主要考察赵秉钧内阁成立的背景。通过对赵秉钧个人经历以及政治参与活动以及民初两次组阁风潮的发生进行分析,探讨发生组阁风潮深层次的原因,了解民初内阁制运行中的制度困境以及政治势力的制约,由此对赵秉钧内阁成立之可能进行探讨。第二章主要对赵秉钧内阁的成员构成及其与党派和参议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对这届内阁成员的社会经历、派系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了解这届内阁的运行。接着,对这届内阁在运行期间与政党和参议院的关系方面的分析,得出在当时组织政党内阁的必然性以及与参议院的合作运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这届内阁运行期间的政治环境比较稳定。第三章主要以内政着手来考察赵秉钧内阁的具体运作。在对赵内阁上台之初所面临的内政环境以及施政方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了解这届内阁对于民初内政、外交方面的规划并且以赵内阁运行期间在内政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要成就为案例,以个案的形式来分析在民初第一届国会召开和第一次工商会议召开时的赵秉钧内阁。第四章以多维视角入手分析赵秉钧内阁的评价问题和历史地位问题。以时人之论和今人之思即时人眼中的赵内阁和长期流行的对赵内阁之看法为切入点,并且对赵内阁运行期间所取得的政绩进行介绍,以此来分析这届内阁的历史地位,希图给予其一个客观的评价。总之,通过对以上四个章节的论述,希望可以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赵秉钧内阁,既了解其上台组阁时的复杂的政治背景,也对其具体运作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取得的成绩、解决的问题进行肯定,也探讨其缺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