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羊习俗是太行山区流传已久,至今仍在当地村落中流传着,以娘家馈送面羊给出嫁的女儿或外孙(女)为主要内容的一项民俗事象。在文化层面上,送羊习俗深受儒家“孝”思想观念的影响。在社会关系层面上,它是缔结与维持姻亲关系良好运作的重要纽带,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送羊习俗为研究对象,以太行山区村落为调查点进行田野作业以获取资料,运用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等理论来探讨送羊习俗在姻亲关系交往活动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绪论部分,对本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以简要的介绍,包括研究缘起及意义、研究现状、术语阐释、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以发生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来阐释送羊习俗,从姻亲关系礼物交流的角度出发,以送羊习俗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要素进行整体民俗志的描述为主要内容。第一章介绍太行山区的自然环境、民众的生计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等,归纳出这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结合的地区,是送羊习俗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依托。对发生时间的考察,解释了送羊习俗在农牧业生产方面的社会文化功能;介绍了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的三种类型,即送外孙(女)型,送女儿型,其他类型关系,指出送羊习俗具有地域性、稳定性、变异性的文化特征。第二章对当代太行山区的送羊习俗进行田野民俗志的描述和分析。本章节主要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根据送羊对象的不同,归纳出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的三种不同类型,并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各类型的送羊仪式行为过程进行深描和分析,补充了送羊习俗研究中描写和阐释方面的田野资料。第三章主要探讨送羊习俗在姻亲关系缔结和维护中的作用。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时男方给女方送羊,羊成为姻亲关系缔结的标识物;婚礼结束后,女儿携丈夫、孩子趁着节日期间回娘家瞧娘,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娘家给女儿或外孙(女)送羊,则是娘家积极地维护姻亲关系平衡的表现。第四章探讨羊作为缔结和维护姻亲关系之礼在社会发展中的变化。本章主要讨论面羊的制作技艺开始从手工转向机器,赠送的面羊也逐渐变得商品化,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新的生产方式的同时转化了面羊传统的形式,但其文化象征要素仍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