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嗅觉阈值、气味区分能力以及气味辨认能力,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嗅觉功能的损害情况;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探索嗅觉功能损害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推断嗅觉功能测定在预测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以50名来自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女各25例。选取53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其中男性27名,女性26名。两组年龄均在18-50岁之间,平均年龄分别为(38.36±7.59)岁、(37.73±7.65)岁。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进行Sniffin’Sticks嗅觉功能测试,包括气味辨认(Identification)、气味区分(Discrimination)以及嗅觉阈限(Threshold),三项测试之和为嗅觉功能总分,称TDI评分。患者组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治疗剂量为4-6mg/日。患者组于入院当天及治疗第8周结束时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判断疗效。嗅觉功能的比较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MANOVA),以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对照者)与性别(男,女)作为组间变量,侧别(左,右)作为组内变量。以Post-hoc Turkey’s Test对MANOVA所揭示的显著主效应或显著交互效应进行事后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嗅觉功能水平与治疗效果(PANSS量表减分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关于嗅觉阈值,MANOVA与事后比较显示:诊断主效应显著(F=19.36,p<0.001),患者嗅觉阈值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事后比较p<0.001)。关于气味区分,MANOVA与事后比较显示:诊断主效应显著(F=26.40,p<0.001),患者组气味区分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事后比较p<0.001)。关于气味辨认,MANOVA与事后比较显示:诊断主效应显著(F=19.91,p<0.001),患者组气味辨认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事后比较p<0.001)。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嗅觉阈值评分、气味区分能力评分、气味辨认能力评分以及TDI总分均与PANSS量表减分率(治疗效果)之间呈正相关;。而其中仅有气味辨认评分以及TDI总分与阴性量表减分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嗅觉阈值、气味区分功能、气味辨认功能方面均存在功能缺陷。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嗅觉功能与其治疗效果呈正相关,高嗅觉功能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低嗅觉功能患者的治疗效果。3.嗅觉功能测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