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投资效率一直是公司财务领域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及投资增长率处于上升趋势,出现了投资过热。而国家控股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主体,更是表现出较高的投资增长率,也出现了非效率投资现象,主要表现为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将大量资本投入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引起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双重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我国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一股独大”、未流通股比重较高、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状严重影响着企业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利润滞留严重,为管理层进行过度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近年来,众多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并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政府干预、内部入控制以及大股东控制下的治理结构成为影响投资决策及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未直接深入探讨国家控股如何影响企业过度投资。因此,从最终控制入角度系统地考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发掘国家控股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深层原因以及寻找相应的治理机制,不仅能丰富和完善企业投资理论,而且对提高投资效率、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股东-经理人以及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与自由现金流代理理论,以中国转型经济制度为背景,选取2001-2010年沪、深两市12个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国家控股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以及国家控股与过度投资的相关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国家控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国有股比例与过度投资呈“U”型关系,即国有股比例比重较小时,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过度投资程度显著增强;然而当国有股比例超过某一临界点时,随着持股比例的进一步增加,过度投资程度降低。此外,研究还发现减少企业自由现金流可以有效缓解过度投资,而股权制衡在缓解过度投资方面未发挥相应的治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