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偏拉柱试验研究及其理论分析

来源 :广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kemagic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其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等优点登上历史舞台,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结构、大跨度以及转换桁架中。它兼有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不但可以将后张预应力筋的优良抗拉特性充分发挥,而且还具有型钢改善结构延性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结构防灾减灾的能力,符合国家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但目前海内外对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拉性能研究较少,并且没有相关规范,这使得此结构运用到工程上缺少技术支撑,因此,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偏拉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首先采用课题组自行研制的拉压转换体系,结合实验室现有的500T压力机,解决了如何进行偏心拉力试验的这一难题,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截面形式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柱偏拉及轴拉试验奠定了基础。其次在考虑预应力张拉度、偏心距、纵筋配筋率和型钢配钢率等不同参数的条件下,对13根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柱以及2根H型钢混凝土柱在偏心拉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进行静载试验研究。通过观察试验现象并且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结合构件受力平衡,推导出其极限承载力、侧向弯曲变形、以及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最后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软件ABAQUS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柱的拉弯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近,为今后相似工程提供合理的借鉴。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起,区域创新系统逐步成为区域发展和创新研究的重要分析框架。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是区域创新系统健康、高效运行的内生动力,也是区域创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
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了层序地层的分辨率问题.论证了层序地层对形成年代的时间分辨能力不高于其所依据的和所采用具体方法的时间分辨能力,空间的分辨能力受其所用资料的限制而有
政治经济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对该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根据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现实,探寻科学的解决路径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创新要素对"两化"融合的作用显著。因此,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发展,对于当前我国各地
针对无源定位系统中,机载单站相对于运动辐射源目标作为状态模型,在测方位角及其变化率基础上,引入多普勒频率变化率参数构建观测模型。常用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存在不稳定和精
为更好地估算含水层参数,引入了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是一种智能优化算法,其特点是借助现有近似解群体间的距离及方向指导未来的搜索行为,兼具有较好的全局寻优能力和较快的局部
本文选取较廉价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产品,以介孔MnO2催化剂产品为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对该催化剂产品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生产1t介孔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