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设置下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tualboxsc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历经兴起、发展和稳定的过程后,农民工群体逐渐庞大,到去年已达到2.4亿之多。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已占61%以上。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城市也同时影响和改变着农民工的人生。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就业、讨薪、子女接受教育、户籍、情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989年,《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文章《1989中国第一号震荡》,成为中国最早关注“民工潮”的深度报道之一。随着媒体对农民工的细化报道,农民工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农民工群体也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农民工的媒介形象也在随媒体视角发生着变化。“边缘化群体”1、“弱势群体”2、“犯罪分子”、“可怜虫”、“倒霉蛋”3等,像一个个标签贴在了农民工身上,他们呈现在大众心中的形象也被标签化、污名化。这样的报道不仅没有解决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反而侵犯了农民工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剧了农民工与城市之间的矛盾,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农民工应该以何种形象展现于媒体报道中?如何让媒体在报道中建构农民工正面的媒介形象?本文将以三家党报和三家都市报对农民工的相关报道为例,根据农民工不同的问题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研究国内不同种类报纸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再现,挖掘影响媒体报道真实再现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建构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全文共三万余字,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社会背景、社会关注和研究成果等方面对农民工30年来的发展进行综述。分析议程设置下媒体报道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呈现。第二部分对不同媒体关于农民工报道的比较分析,包括目标媒体的选取、农民工面对的现实问题、党报和都市报对农民工的不同报道等等。通过引入媒介形象的概念,比较分析党报和都市报在报道数量、报道主题和新闻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挖掘影响农民工媒介形象的深层机制。第三部分在前文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机制、媒体社会责任、媒介议程设置、公民媒介素养等角度,建设性地提出改善农民工媒介形象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完善政策制度、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提高媒体社会责任意识、传播者媒介素养、受众媒介素养及农民工自身的媒介素养等等。最后,提出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建构问题。结语部分指出,笔者对媒介形象的理论体系研究还不透彻,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建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其他文献
小微企业作为新型微经济体因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
铜排是电气柜设备中承载电流的一种优选导体,常作为母线使用。母线在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主要用于汇集、分配和传送电能,连接一次设备。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短路事故绝大部分
历史留给后人许多经验和教训,也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通过对中美两部宪法在立宪理念、宪法内容、行宪结果及其原因的比较、分析,认为契约精神在我国的推广,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宪
<正>一、导言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以我们现在甚至可能不能想象的方式为谋求社会利益的努力提供了空前机遇,如教育、科研、商务、娱乐和谈论公共事务。另
会议
为了了解地方农村科技工作的有关情况,我们赴江西、湖南和贵州三省,就粮食丰产工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期间,我们与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小青龙汤治疗肺系疾病文献,并运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小青龙汤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小青龙汤证易在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在气候温热的季节不易发病
高校机房排课关系到许多方面的内容,但限制条件也较多。因此,要想排好课,高校机房排课系统的设计和运用就显得尤为关键。文章主要从排课系统的体系结构、排课系统功能结构的
通过对我国科技保险各试点城市的调查研究,概括总结了科技保险试点政策的实施现状。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保险的需求和保险公司对科技保险的供给,以及政府对其的补贴扶持
1996年我国修订刑事诉讼法,对诉讼效率给予了很大关注,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规定了刑事诉讼简易程序,该程序的设置将大量案情简单、犯罪情节轻微的刑事案件从普通程序中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