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加速消亡,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大量的文献研究来看,发现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模式研究文献比较多,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较少,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则更为罕见。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成都市“安靖蜀绣”产业进行了深度访谈和调查研究,从管理规划要素、资金保障要素、人才激励要素、联动合作要素四个关键要素入手,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认为“安靖蜀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极具典型,科学规划引导是基础,资金投入是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联动合作治理是重要环节。“安靖蜀绣”最大的成功点就是以产业开发来促进非物质文化保护,通过蜀绣产业发展来实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问题,既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也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真正实现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本文在政府失灵理论和合作治理理论的支撑下,运用文献研究和深度访谈方法,着重分析“安靖蜀绣”政府保护成功的原因,值得各地政府学习和借鉴。但是,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本案例的成功经验并非完全适应其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希望各地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