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仍然是一个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农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面源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一系列共性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为农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厘清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对策略对实现乡村振兴等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甘肃省1997-2017年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框架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年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DEA模型分别从农业系统间协调性、内部资源配置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应用SWOT分析法,提出了适合甘肃省农业当前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通过熵权法得出甘肃省1997-2017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持续提高态势,整体水平向可持续发展方向有序推进。其中农业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起主导性作用;农业人口和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波动下降,并出现滞后型发展趋势,逐渐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第二,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可知,1997-2017年甘肃省农业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耦合、轻度失调阶段;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及协调性呈现出阶段性和“剪刀差”的分异特征,农业系统内部协同机制亟待完善。第三,通过DEA的Input-C~2R和Input-BC~2模型可知,1997-2017年甘肃省农业综合效率处于逐年波动上升态势,但整体仍表现为非DEA有效状态。从农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优化潜力变化趋势来看,农业纯技术效率呈现“U型”变化,农业规模效率呈“倒U型”状态,农业投入要素优化潜力空间较大,可见规模效率是提升甘肃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农业投入要素结构需加大优化调整力度;从省际视角来看,2017年甘肃省农业生产效率全国倒数第二,农业处于严重滞后型发展水平。第四,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应用SWOT模型提出实现甘肃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六点策略: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发展;2)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促进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4)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6)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