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水乳剂适应农药水基化剂型发展的需要,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但目前国内外对农药水乳剂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简单的配方筛选阶段。本论文以二甲戊灵为研究对象,在配方筛选的基础上,对农药水乳剂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了进一步地研究。并研究了乳状液向微乳状液转变过程的变化规律。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粒径测定和稳定性试验选择合适的乳化剂、抗冻剂,确定了20%二甲戊灵水乳剂的优惠配方:乳化剂农乳602#:5%;抗冻剂乙二醇:4%;甲苯:10%;二甲戊灵:20%;其余用水补足至100%。
2.通过测定不同乳化剂用量时的粒径、分层率、粘度以及显微照片,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本研究体系,乳化剂的用量存在一个最佳值5%。乳化剂用量低于5%时,乳化剂分子不能完全覆盖住分散相的界面,液滴容易聚结,产生分层;用量高于5%时,造成液滴间产生絮凝作用,增加了乳状液的实际粒径大小,造成沉降加速,稳定性变差。
3.采用不同加工器械和工艺制备的乳状液稳定性不同。乳状液的形成需要外加机械力,采用剪切乳化机能提供较大的外加机械力,制备的乳状液比采用只能施加较小外加机械力的磁力搅拌器制得的乳状液粒径小;同样使用磁力搅拌器时,将油相和乳化剂作为一相,采用反相法制得的乳状液粒径最小;超声乳化对不同工艺制备的乳状液体系影响不同。
4.研究了乳状液向微乳状液转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在乳状液向微乳状液转变过程中,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增溶作用越来越重要。分散相不断被增溶到胶束中,液滴的粒径逐渐减小,数目减少,体系变透明;乳化剂用量继续增加时,胶束的形状由球状转变为棒状,体系的电导和流变性质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