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南虎曾经是分布最广的虎亚种,解放初期,我国的野生华南虎估计有4000只左右,后经大肆捕杀,栖息地丧失、生境破碎化、食物不足等因素,数量大幅减少,目前估计野外个体数已不足20只,而大部分现存个体都以圈养方式饲养在动物园。华南虎人工饲养始于1955年,集中在上海动物园、苏州动物园、重庆动物园等22个单位中,血缘关系分为2支,分别源于贵阳和上海的6个建立者。 野外的华南虎数量已很难维持一个物种的正常延续,因此利用圈养种群来进行华南虎种群恢复成为挽救这一物种的唯一出路。但由于长期饲养条件下,华南虎的捕食能力、繁殖能力、抗疾病能力以及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均已较大程度地退化。为了了解长期人工饲养对华南虎的行为特征,繁殖行为模式以及性激素与繁殖行为的关系等科学问题,对上海动物园饲养的华南虎的行为模式,性激素含量、微量元素等行为、生理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此提高华南虎的人工饲养和将来成功野化提供参考资料。 观察发现笼养华南虎行为时间分配中,用于活动的时间最多,达37.92%;其次为睡眠和卧息(29.38%、25.62%),此外取食(3.62%)和站立行为(5.77%)所占的比例较接近,但显著低于前3项行为。日活动节律方面,华南虎的运动在8:00~9:00有1个较明显的高峰期;卧息在一天内有2个高峰期,即10:00~11:00和15:30~16:30;而睡眠行为比较集中11:00~14:00内;取食只发生在9:00~10:00,这一时间段内所占时间比列最高,且因为饲养员喂食情况其他时间段内无取食发生。其它行为中嗅闻的发生频次较高,其次为发声和修饰,然后依次为舔、蹭擦、饮水、排遗。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各项行为的时间分配上有所不同,但节律上还是相近的。此外,相同华南虎个体在笼养和外舍放养,行为节律也存在一定差异。笼养时用于活动的时间(44.73±3.82)显著高于外舍放养(34.87±2.74),但实际观察发现笼养的活动中机械踱步之类的刻板行为较多;睡眠的时间比例经检验有显著差异,笼养的要低于外舍放养;而卧息、取食和站立的时间都比较接近,无显著差异。而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的各项其他行为中,嗅闻、舔、饮水均有极显著差异,其他如排遗、发声、修饰行为,在笼养和外舍放养条件下无显著差异。 外舍的面积远大于笼舍,而且环境丰富度也较高,为了了解不同环境情况下,对活动区域的选择程度,将外舍划分为48个小块,统计对各个小块区域的利用情况发现几类区域的活动较频繁。1、靠近铁门区域,此区域为饲养员投食的区域,投食前华南虎都在此来回走动,等待进食,投食后也在此区域取食,且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