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健康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在2002年教育部门对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上进行了总结,制定出有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施行。这为不仅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指导性依据,也为瑜伽等各类特色体育项目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丰富了当今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了大学生身体素质。本研究应用不同的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公体选修班学生进行瑜伽教学实践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瑜伽公体选修班受试者练习瑜伽进行前后测试研究,以分析减脂型瑜伽运动处方、增肌型瑜伽运动处方、柔韧型瑜伽运动处方对不同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指标、力量素质指标、柔韧素质指标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瑜伽运动处方实施对增强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柔韧素质、力量素质等指标测试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大部分指标效果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瑜伽教学运动处方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受试者身体成分,体脂比,臀腰比、身体的围度等指标,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进行调整和改善,协调整个机的发展,可见,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比对照组常规瑜伽练习效果更为明显,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更好的适应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练习瑜伽,并能有效的使受试者达到减脂、增肌、提高柔韧的效果;减脂型瑜伽运动处方通过不同的流瑜伽体式编排而成,采用vinyasa体位和chateranga串连与处方的单个动作组合交叉练习,增加了受试者练习的强度和能量物质代谢,从而达到燃烧身体多于脂肪的效果。受试者BMI、臀腰比、上臂围、大腿围、俯卧撑、握力、和立定跳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可见减脂瑜伽运动处方比常规瑜伽练习减脂效果更为明显。但对部分小肌肉群减脂效果较差,因此,该处方可以适当的增加部分小肌群抗阻练习运用在处方当中;增肌型瑜伽运动处方通过不同的阿斯汤加体位编排成不同的瑜伽套路,采用vinyasa体位串连及跳跃动作为主,使组合编排体式具有连贯性和顺序性,加大了受试者对增加受试者的体能素质、力量素质、肌肉维度和肌肉爆发力,更好的帮助受试者增强肌肉的维度和稳定性。受试者BMI、臀腰比、上臂围、大腿围、俯卧撑、握力、和立定跳远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增肌型瑜伽运动处方比常规瑜伽练习效果更为显著。但对部分小肌肉群增肌效果较差,因此,该处方可以适当增加部分小肌群体能训练和抗阻体式运用在处方当中;柔韧型瑜伽通过不同的阴瑜伽体式编排成不同的拉伸动作,通过静态拉伸和主动拉伸体式提高受试者肩关节和髋关节的柔韧度、骨骼肌的长度和韧带的伸展幅度,对改善受试者身体的活动幅度,刺激关节的灵活性和延展性。受试者旋肩实验、俯卧背伸、站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有显著性差异。可见,柔韧型瑜伽运动处方比常规瑜伽练习效果更为显著。但柔韧瑜伽运动处方多为静力性体式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受试者难以长时间的保持单个体式,受试者内心难以保持稳定的状态练习,所以,导致个容易开髋和动作完成效果相对较差。因此,该处方可以适当的增加个别动态开髋体式和拉伸动作运用在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对不同的瑜伽处方加以实施从而提高受试者的身体各项指标,促进体质健康、增加学生对练习瑜伽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为高校瑜伽教学更好的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