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相关治疗,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可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0~1级并行PCI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患者发生了再灌注心律失常,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发病后至冠脉再通时间的关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部位的关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范围大小的关系。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本研究中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值加减平均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AMI后6 h内行直接PCI术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MI后6~12 h行直接PCI术者(77.8%vs30.4% P<0.01);2.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与下壁和(或)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快速型和缓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为主(40.9%vs3.7%P<0.05),下壁和(或)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缓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为主(61.1%vs6.8%P<0.01);3.局限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5%vs51.9% P=0.835)。结论:1.AMI直接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2.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发病后至冠脉再通时间有着一定的关系。缺血时间过短,心肌损伤不明显;缺血时间过长,心肌丧失电活动,二者均不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3.再灌注后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者明显高于前壁心肌梗死者。4.局限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在直接PCI过程中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多是良性经过,通常一过性出现后自行消失,大部分无需治疗。若室性早搏成对、多源及室性心动过速因为易转变成心室纤维颤动而须予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