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思想自先秦至于宋明又发展到五四以后,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在多元思想的并立中不断经历着碰撞与融合。发展至现代新儒家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动荡与思想危机,儒学的生命力迸发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观,在重新估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亦经历了一番全新洗礼,涌现出一批被称作“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家。梁漱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其学术思想特色集中在他的儒佛思想之中,并以“兼通儒佛”的思想特色展现其独特性。本文认为,梁漱溟“兼通儒佛”的学术思想贯通在他的整个生命之中,其思想之“兼通儒佛”经历了自儒家至佛家,再由佛家返归儒家的复杂历程。他在晚年的时候被称为“最后的儒家”,自己却说一辈子都是个佛徒;儒家提倡“内圣外王”,而梁漱溟先生却是“外儒内佛”。钻研佛学是梁漱溟早年的不懈追求,为儒学正名的责任感又让他转向儒家之学。他是一个可敬的儒者,又是一个可爱的佛徒,他追求的是儒佛二家内在的精髓和灵魂,其思想历程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是其在特殊历史时期和人生经历中不断摸索前进,为了更好完成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而不断超越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梁漱溟佛学思想的形成,主要从梁漱溟的家庭背景和早年人生入手,探究其接受佛家思想与创作《究元决疑论》的心路历程,并由此引出梁漱溟进入北大教学的契机。第二部分介绍了梁漱溟从佛学思想到儒家思想的转变。清末民初的儒学危机影响下,社会秩序趋于崩溃,梁漱溟的父亲梁济痛心于清末灭亡、社会混乱的局面,最终投湖自尽以明志;在北大教书的梁漱溟面对着学术自由的环境,也生出了争强之心,这些都成了促使他创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动力,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从佛到儒的思想转变。第三部分介绍了梁漱溟对于儒佛二家的主要思想观念,主要从儒佛之异入手,也部分地体现了儒佛之同。对其观点总结提炼为四个方面,即为儒佛起源、出世入世、做何工夫、苦乐对比,从以上内容出发对儒佛二家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说明与解释。第四部分介绍梁漱溟在儒家和佛家思想影响下,实现了对二家的融合,在一生的追求中始终把解决人的问题放在首位,身体力行的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了自身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