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化学概念是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中学化学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基本框架。因此,本文试图从本体论角度和认识论角度初步研究中学化学概念诸特征以及部分概念与概念体系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存在样态。具体来讲,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是为了揭示化学概念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从认识论角度进行研究,意在揭示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概念认知结构,并通过具体分析,归纳出学生的认知结构类型,针对不同的认知结构类型构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的概念学习和教师的概念教学提供参考。在本体论研究中,首先通过词频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出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继之以逻辑学为基础,确定核心概念的定义方式包括描述性定义和逻辑性定义两大类,并从中选取了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概念,深入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讨概念的基本特征所蕴含的概念学习策略。在认识论研究中,选取南师附中和南京二十九中高三年级的两个实验班和两个普通班作为样本,利用激活扩散模型探查高三学生以“电解质”为核心概念的认知结构。首先根据自编的调查问卷对部分被试进行了预测试;其次,对问卷做了适度修改,然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前期技术培训和正式施测;最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有效实证资料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根据对化学概念的本体研究和认识论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研究,作者得出以下结论:(1)对概念的本体研究发现,概念的定义方式有描述性定义和逻辑性定义;概念的定义方式不同,则蕴含着不同的教学策略,描述性定义适合采用归纳模式的概念形成策略,逻辑性定义则适合演绎模式的概念形成策略。(2)对概念的认知研究揭示出,高三学生的概念认知结构类型呈现多样化,诸如零星状、散射状、簇状和网络状;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概念认知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班要优于普通班;高三学生的概念认知结构类型不受性别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