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旅游视角下的中英古城保护策略比较研究——以中国歙县古城和英国巴斯古城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城保护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课题之一。国际上诸多遗产保护相关的公约及文件指出了旅游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保护方式。而古城保护的关键则在于旅游开发在保护层面上的立足点与策略。案例选取方面,徽州歙县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旅游发展方面仍有所欠缺。英国巴斯古城在此方面有较为成熟且系统的发展模式,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且研究结果也能有助于歙县古城的申遗计划。因此,两个案例的比较研究或有助于通过差异寻找保护机制的发展规律,得以优化我国现有的古城保护模式。  历史古城作为稀有且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寻求一种可持续的保护模式是其规划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这种保护策略上的可持续势必要有空间发展、城市使用者认知、宏观理念与制度操控三个层面的考虑。  因此,遵循着上述的研究逻辑,本文基于可持续旅游的角度,以英国巴斯古城和歙县徽州古城为例,通过比较两城空间发展、认识倾向、政策偏好,最终得出中英两国在保护工作策略上的差异与侧重点,探索出一种适宜歙县徽州古城的保护观念与方法。具体做法为,比较两城的基本信息,如空间形态、风貌控制要素、风貌保护现状等。接着用空间句法的Depthmap软件来分析古城的空间格局,分别从人流引导、商业发展、结构规律、“心理中心”的地域性特征四个角度验证现有旅游路线是否满足空间形态发展的要求。再利用SPSS从统计学角度分析问卷来讨论两国意识形态的区别,以此验证物质空间的分析结果是否能和城市使用者们的认知相合。最后,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中英保护的理论、法规、管理来分析两国保护模式的不同,得出两个案例在立足点、遗产更新、制度层面、保护区域、遗产商业化、合作模式、宣传方式和旅游模式方面的差异。再由以上分析得出两国在古城保护策略中的差异与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文化的内涵在经济发展浪潮的推动下以及时尚文化的洗礼中产生了巨大变化。餐饮建筑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往空间,人们对其
自国内高层住区出现至今已过去了四十余年,其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我国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但早期高层住宅不论户型或是公共空间的设计建造都不成熟,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进步。随
近代医院建筑为西方外来建筑类型,中国在历史上从未发展出医院类型建筑。由于近代安徽省未出现国人建造的医院建筑,因此安徽省近代医院建筑为西方各教会建造的教会医院。教会
当今,室外污染物越来越严重,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大不如前,在这样的空气条件下,如何提高住宅室内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风口作为主要的室外与室内空气交
在物质欲望的浪潮几乎席卷全球的今天,为数不少的中国建筑从设计之初便染上了浮躁之气,以至于无法表达出建筑的内在精神。然而建筑的本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建筑因为有人的
本设计希望能通过“外”少“内”多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基于基地实际的空间体验最大化,即在保存遗址原有自然环境和满足展览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参观者营造出独特的体验空间,从而
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它必须能适应当地气候,并改变它为人们提供一个更方便、舒适的活动场所。位于湘西南部的通道县是侗族传统聚落和民居建筑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这里的
住区公共休闲空间,是现代城市住区居民交往与生活的重要场所,是联系居民的居住生活和城市公共生活的空间。住区公共休闲空间的类型和空间分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活动行为,本
近年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对城乡之间的技术与文化传播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经济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的技术与文化相对更强势,而对于乡土技艺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扬一直没有得到较高
电影与建筑均是表达人、事件与空间的艺术。蒙太奇作为电影与建筑共用的构成逻辑,为论文从电影的角度去解读空间与人的关系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蒙太奇是人意识中空间碎片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