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发生在朝鲜和中国大地上的甲午中日战争,在近代战争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影响涉及参战双方乃至波及远东国际关系。甲午中日战争经历了朝鲜、辽东、山东、台湾四个战场,虽然时间较为短暂,但对清朝意义甚大。因山东对于京畿地区、南方地区具有保卫作用,清日双方对此十分重视,山东半岛战役在整个甲午中日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主导战争走势的关键。本文从军事角度,对山东省陆军作一番研究,力求厘清山东战场陆军的防御安排与具体表现,分析山东省陆军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对了解整个甲午战争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山东省陆军包括八旗、绿营、防军以及部分练军。虽然得益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山东省陆军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等多方面有所改进,但不可否认的是,战前的山东陆军仍存在极大问题,诸如旧式军事体制固有的弊端导致军队混乱与腐败、中央与地方军政大员对陆军建设的严重忽视等。而相反,此时的日本明治政府在“强兵为富国之本”的对外侵略总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发展近代陆海军与军事工业,并建立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积极培养军事人才。在差距如此大的背景下,山东省陆军一开始就呈现出被动防御的特点,即使在巡抚福润、李秉衡与李鸿章的布防下,山东省陆军人数扩大至80营左右,军械粮饷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李秉衡的防务计划安排存在严重失衡,成为导致山东战场陆军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随后,中日双方在山东战场上进行了荣成湾登陆战、白马河之役以及威海卫南北帮炮台守卫战,山东陆军表现出了一定的勇气与爱国热情,但战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陆军的败局直接对北洋海军的覆灭埋下了伏笔。究其失败原因,山东陆军近代化的严重滞后,是造成山东陆军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而政治上的专制制度、文化教育体制的封闭以及领导阶层思想文化的严重落伍素质低下,却是造成中国军事改革严重落后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成为甲午战争中陆军失败的重要原因。甲午战后,清政府进行反思且更加认识到了军队的重要性,不仅仅在山东省,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抛弃旧有体制、进行军制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