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征SU(3)夸克模型下已经研究过H粒子这一双重子,但是计算中并没有考虑标量介子的混合角这一因素.由于最近研究介子——重子的散射实验时发现必须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中引入标量介子的混合角才能合理地描述其实验结果,所以本文把引入标量介子混合角这一想法进一步应用到重子——重子相互作用系统中. 我们分别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中,应用共振群方法,在集团组态下研究了H粒子的结构,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短程相互作用机制即矢量介子交换效应和单胶子交换效应、不同的禁闭势形式、耦合道以及标量介子混合角等因素对H粒子结合能的影响,特别是对引入混合角后对H粒子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短程相互作用来源于单胶子交换,而在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短程相互作用主要来源于矢量介子交换;(2)禁闭势为平方型和误差函数型时,H粒子的结合能基本一致;(3)耦合道对H粒子的形成提供的是吸引相互作用;(4)在考虑标量介子混合角时,拟合K-N散射实验数据得到的参数下的结果表明:理想混合角时的H粒子的结合能比-18°稍大一点,σ场贡献的吸引相互作用比不考虑混合角时的贡献小; 拟合N-N和Y-N散射得到的参数下的结果表明:理想混合角时的H粒子的结合能比19°大,σ场贡献的吸引相互作用比不考虑混合角时的贡献小. 无论是在拟合K-N散射还是拟合N-N和Y-N散射得到的参数下研究H粒子,发现标量介子混合角的引入,使σ场贡献的吸引相互作用大大减小,不利于H粒子形成束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