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Valsalva动作是公认的引起未闭卵圆孔右向左分流最明显的方法,而许多日常活动,如负重、叹气、咳嗽、用力排便,蹲起动作等均可导致右向左分流。焦虑障碍是目前综合性医院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与之密切相关,其中以广泛性焦虑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唉声叹气、胸部紧张感等症状,据此提出焦虑障碍合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可能会使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增多,从而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年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超声科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发泡实验的,且为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患者274例(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43人),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头颅CT/MR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收集到的患者分为四组,第一组:焦虑障碍并PFO的患者;第二组:无焦虑障碍有PFO的患者;第三组:有焦虑障碍无PFO的患者;第四组:无焦虑障碍无PFO的患者。分别记录四组患者中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例数,并统计四组患者的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情况。结果:1、经统计,第一组:焦虑障碍并PFO的患者共计56人,其中脑梗死患者36人,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20人,脑梗死发生率63.30%;第二组:无焦虑障碍有PFO的患者共计56人,其中脑梗死患者24人,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32人,脑梗死发生率42.90%;第三组:有焦虑障碍无PFO的患者共计58人,其中脑梗死患者18人,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40人,脑梗死发生率31.00%;第四组:无焦虑障碍无PFO的患者共计104人,其中脑梗死患者16人,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88人,脑梗死发生率15.40%。将以上四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后进行任意两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第二组与第三组P﹥0.05(χ2值为1.711),即无焦虑障碍有PFO组与焦虑障碍无PFO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一组与第三组、第一组与第四组、第二组与第四组、第三组与第四组)P﹤0.05(χ2值分别为5.169、12.635、39.678、14.625、5.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焦虑障碍并PFO组脑梗死发生率最高,无焦虑障碍有PFO组与焦虑障碍无PFO组次之,无焦虑障碍无PFO组最低。2、将上述四组中发生脑梗死的94人分成2组,焦虑梗死组和非焦虑梗死组,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右向左分流情况。焦虑梗死组共计54人,其中无分流18人(33.3%),小分流15人(27.8%),中分流8人(14.8%),大分流13人(24.1%);非焦虑梗死组共计40人,其中无分流16人(40.0%),小分流9人(22.5%),中分流7人(17.5%),大分流8人(20.0%)。再将上述四组中未发生脑梗死也不合并焦虑障碍的120人设为对照组,并统计其右向左分流情况,其中无分流88人(73.3%),小分流13人(10.8%),中分流8人(6.7%),大分流11人(9.2%)。对焦虑梗死组、非焦虑梗死组以及对照组这三组间的右向左分流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任意两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焦虑梗死组与对照组、非焦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P﹤0.05(Z值分别为4.832,3.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梗死组与非焦虑梗死组的P﹥0.05(Z值为0.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焦虑障碍合并PFO可能会使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增多,其机制可能与长期焦虑障碍使PFO患者的右向左分流增加,致脑梗死发病机会增多有关,但其详细的发病机制还需我们今后继续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