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理性思考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状况,对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大局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定义资本市场微观效率,是最近三四十年来世界金融经济学界讨论的重点课题。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是其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其反映了一国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宏观效率。本文以上市公司是否进行配股和增发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问题,探讨股权再融资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关系问题以及在不同制度背景下,二者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这对科学理解、认识和发挥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了解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分析市场投资者行为等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我国证券市场推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考察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对分析证券市场总体效率、寻求相应的改革措施,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不仅如此,也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低下、融资制度失灵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和实证证据。对我国监管部门如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渠道提供了积极的实践意义。本文使用中国沪深股票市场A股公司2001-2010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且股权再融资程度越大,过度投资越严重。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上市公司“SEO后业绩下降之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企业,股权再融资导致的过度投资问题在国有企业中更为严重。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的流通上市,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的趋同,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得到有效抑制,控股股东有更大的积极性去提高公司筹集资金的利用效率,此时,股权再融资导致过度投资行为现象会得到有效缓解。最后结合外部治理环境研究发现,法制环境、市场化进程和政府治理环境的改善能够抑制股权再融资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产权性质显著影响股权再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能有效缓解股权再融资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的研究发现,只有改善公司的微观治理机制(产权性质与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才能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后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减少过度投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