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和探讨延边地区健康人群及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水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骨质疏松症的深入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客观数据,为进一步进行骨质疏松症病因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70人及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1014人,记录年龄、性别、民族、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程、及每周运动时间,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右足踝部BMD。结果:①延边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BMD水平(T值)为-0.7(-1.87,0.41),健康体检人群为0.5(-0.48,1.01);②BMD峰值出现在20-29岁,各年龄段组比较,49岁之前女性BMD水平高于男性(P<0.05),50岁之后各年龄段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③汉族、朝鲜族人群BMD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④非吸烟人群BMD水平显著高于吸烟人员(P<P<0.05);⑤非饮酒人群BMD水平显著高于饮酒人员(P<0.05);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D水平与年龄有负相关;BMD与BMI、运动时间呈正相关;与FBG、CHO、TG、HDL-C等无相关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水平除上述相关性外,与病程有负相关。结论:①延边地区人群BMD水平峰值出现在20-30岁,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BMD水平呈下降趋势;②女性绝经后BMD水平下降明显;③吸烟、饮酒对BMD水平有较大的影响;④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⑤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充分考虑年龄、性别、BMI、生活习惯及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