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來蘇州工商業词彙研究——以江蘇省明清以來工商業碑刻为材料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资本主义发展从明清开始了其漫长的过程。在遣一时期中,江苏省工商业表现尤为凸显。丝织、丝业、绸缎类;染坊、踹坊、布坊类;纸作坊、书坊、纸业类;水木作、石作、木行、红木巧木业类;冶坊、铜锡、铁器类;刺绣、珠宝玉器、银楼类;硝皮、提庄、百货类;南北货、粮食、酱酒类;猪行、府厨、菜业类;煤炭、蜡烛类;药业类;金融类;关卡、码头、交通类等行业发展繁荣昌盛。明清时期苏州地区建立了很多会馆、行业公所,这些地方遗留下来很多碑刻材料。这些碑刻大部分都是有关明清以来手工业和商业的,对於研究江南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们真实地记载了各行业的发展概况、行约行规、重大历史事件、运营模式等等,是我国经济史、法律史专家们研究使用的重要材料。同时这些材料裹面也反映了各个行业所特有的词汇,在遣之前没有学者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本文对遣一时期工商业碑刻材料进行整理,按照行业进行了分类,找出特色词语,从语言训释角度考查了词义,实现了对语言本体的研究。   本文从手工业、商业两大类着手,对丝织、丝业、绸缎类;染坊、踹坊、布坊类;水木作、石作、木行、红木巧木业类这几个有代表性的行业作了词语分类与研究,结合社会文化对材料涉及到的神灵、职官及货币等也作了简略阐释。在选择词语时,着重挑选富有行业特色的词语,希望能形成一个词汇专题。解释词语时,力求结合词语本身与社会文化共同限定词义,尽量接近当时原意。最後一章是对所收材料不同版本之间相同篇目的对校,其中不能判定的仍列举出异文供继续探讨。附录1列举了明清时期会馆、公所名称及所在地。附录2则将《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与《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中相对应碑列举出来供大家参照。  
其他文献
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因作品本身丰富的想象、奇绝的构思、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去阅读、鉴赏。其中很多故事被改编成多种艺
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本文选取《宋书》中的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我们建立科学的汉语量词发展史做一点工作,同时能够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本文采用描写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在儒学的传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文”“道”逐渐分离。欧阳修通过发展古文运动,主导时文改革,实现了“文”“道”的统一,文以明道,道充于内而发于外,使北宋文风趋于成熟,这些文学观和他的宗经思想是分不开的。欧阳修在经史学方面的思想为北宋经学研究打开了新的格局,通过他对儒学经典和圣人之言的解读,本文试图整理其经学思想,明晰其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结合他在古文运动的领
学位
学位
鲍桑葵说,在莱布尼茨的著作中,孕育着使鲍姆嘉通在1750年成为“美学”的正式奠基者的思想萌芽。莱布尼茨是德国美学的始祖。在美学史上,鲍姆嘉通通过给这一现代学科命名“A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