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丹暴露对K562细胞DNA损伤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丹是一种高毒性的有机氯农药,能够引起DNA损伤和基因组不稳定性,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潜在性的威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白血病的患儿骨髓中硫丹的水平高于正常人,提示硫丹可能与白血病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目前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硫丹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发生DNA损伤反应的分子机制,为揭示硫丹与白血病的关系提供重要的实验性证据和参考价值。  本研究利用MTT实验检测了硫丹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硫丹降低了K562细胞的细胞活性,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硫丹在较高浓度下(75μM)能够降低K562细胞内SOD活力。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发现硫丹(75μM)可引起DNA损伤,且在不同的暴露时间下(12、24、48h)影响了ATM及其下游DNA修复相关基因如FANCD2、BRCA1/2的表达水平,而ATM抑制剂KU-55933能够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不同浓度的硫丹(25、50、75μM)处理K562细胞48h,显著上调了DNA损伤应答基因TP53和GADD45A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下调了DNA复制基因PCNA和DNA修复基因XRCC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分析显示较高浓度硫丹(50、75μM)会引起细胞周期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6表达降低,p21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PUMA的表达及BAX/Bcl-2比率升高。  本研究揭示了硫丹能够通过ATM-p53信号通路引起K562细胞发生DNA损伤,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提示硫丹与白血病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
其他文献
HET1是Dbl蛋白结构域家族的一类鸟苷酸交换因子,它能够调节Rho家族的G蛋白与GDP或GTP的结合状态。当G蛋白与GTP连接,其GTPase活性激活,其下游效应蛋白被激活,传递细胞信号;当G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人类正常皮肤细胞或者原有痣细胞。目前的治疗手段具有靶向性差、对中晚期无能为力等缺点。研究表明,近紫外光辅助抗癌药物治疗方法具有靶向性好、高选择性和低毒性等优点。其中,4-硫胸腺嘧啶脱氧-β-核苷(S4TdR)与UVA协同作用,可以靶向性地杀死数种癌细胞及其组织。本研究将探讨S4TdR/UVA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是否具有靶向抑制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S4Td
棉花以其优良的纤维特性而成为世界上公认的重要纤维作物,同时又因棉籽富含脂肪和蛋白质而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价值之大,经济地位之重要,众所周知。棉花生产需要有品质性状优良的棉花种质作为保障,这就急需更多的棉花种质资源。本研究即是以来自国内外不同棉花生态区的棉花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对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共利用372对SSR引物对300份陆地棉种质资
目的:  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上皮组织细胞失去其极性向间充质细胞及相应表型转化的过程,其表现特征为细胞与细胞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