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后醛糖还原酶(AR)活性、Na+-K+-ATP酶活性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改善情况,探讨消渴痹通胶囊对DPN患者(气虚血瘀证)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影响,挖掘其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理,肯定中医药对DPN的临床疗效,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60例确诊为DPN(气虚血瘀证)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0例。在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服消渴痹通胶囊,对照组服依帕司他片,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多元醇代谢指标(AR活性、Na+-K+-ATP酶活性)、NCV及糖代谢指标、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消渴痹通胶囊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低,其效果优于依帕司他对照组(P<0.01);消渴痹通胶囊治疗组患者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SCV)提高,且优于依帕司他对照组(P<0.05);消渴痹通胶囊治疗组的AR活性受到抑制、Na+-K+-ATP酶活性有所增加,并且治疗组两个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依帕司他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流变等指标得到了改善,消渴痹通胶囊治疗组要优于依帕司他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消渴痹通胶囊能够抑制DPN患者AR活性、增加Na+-K+-ATP酶活性;能够改善DPN患者的MCV及SCV,能够改善DPN患者糖代谢水平及血液流变情况;能够改善DPN患者气虚血瘀证的相关临床症状。提示改善多元醇代谢可能是消渴痹通胶囊治疗DPN的作用靶点和发挥疗效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