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至2007年,对河南省开封、焦作、驻马店等10个地区的64个规模化猪场疑感染猪2型圆环病毒的猪群进行了临床发病情况调查,对两年采集的1595份血清使用ELISA方法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并参照GenBank中猪2型圆环病毒(PCV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V2的PCR诊断方法,将两年中所收集的166份组织病料进行PCV2病毒DNA的检测。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两年中64个猪场有49个猪场表现为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9个猪场表现为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6个猪场表现为猪呼吸系统综合征(PRDC);血清学检测表明2005年总体阳性率24.1%(157/651),2006年阳性率63.1%(595/944);对组织病料PCV2检测结果表明2005年阳性率达78%(62/81),2006年阳性率高达96%(81/85)。总体调查结果表明PCV2感染在我国规模化猪场已相当普遍,而且每年有加重的趋势。并利用鉴定PCV1和PCV2的复合式PCR对PK-15细胞及阳性病料进行检测,对3个PCV2检测阳性病料,利用无PCV的PK-15细胞进行增殖培养。在细胞上传8代后,经PCR检测,KF(开封)、JZ(焦作)、ZMD(驻马店)株均适应细胞繁殖成功,成功分离到3个PCV2地方毒株。参照GenBank中(AY691679)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PCV2的ORF2特异性引物,从分离的PCV2KF、JZ、ZMD株感染PK-15细胞中扩增出ORF2的基因(702bp)。将此片段克隆在PMD18-T载体中,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DM18-ORF2,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分析,表明PCV-2的ORF2的克隆成功。通过多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树分析,证实了KF、JZ、ZMD株ORF2基因的变异范围。通过比对,证实ORF2较保守,不同地域PCV2分离株的ORF2核苷酸同源性较高,达92.4%-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0.6%-97.9%;JZ.ZMD.KF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5%-99.0%,氨基酸同源性为89.4%-94.7%:和国外毒株相比,ZMD株与美洲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7.0%,与欧洲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1.6%,KF、JZ株与欧洲株核苷酸同源性达97.9%以上,与美洲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2.0%;和国内毒株相比,ZMD株与BF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但JZ.KF株与BF株氨基酸同源性较高。遗传进化树分析证实了中国分离株之间ORF2变异较大,中国分离株的ORF2的亲缘关系较复杂,尽管ORF2不同分离株之间基因型较稳定,但是不同的地域株之间有变异,这种变异可能对PCV的诊断和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KF、JZ、ZMD株ORF2编码氨基酸的亲水性/疏水性分析,证实了ORF2的抗原表位的位置与Truong等证实的结果一致。根据克隆的KF株ORF2基因的序列,对ORF2基因进行改造,获得大小为587p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T-32a中,经过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所得产物经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得到了表达。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被阳性血清所识别。因此可利用表达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或建立一种可在临床上检测PCV2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为PCV2的临床诊断提供技术保障。本试验的目的是了解河南省猪2型圆环病毒的流行情况,分离鉴定3株河南株PCV2,获得河南株ORF2基因,经序列分析表明河南株圆环病毒的亲缘关系较复杂,表达的蛋白为本病基因工程蛋白抗原诊断试剂盒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