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肺结核疫情相当严重,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仅30%左右。2003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上升至43%,但仍远远低于70%的目标。我国约80%的肺结核病人来自农村,乡村医生作为我国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的网底,他们在农村肺结核病人发现方面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深入探索这些问题,可为制定肺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措施提供重要依据。目的:研究重庆地区乡村医生在肺结核病控制中的工作情况、遇到的困难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提出针对本地区农村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改进措施。为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促进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方法:选择重庆市九龙坡区和大足县为研究现场,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涉及卫生服务利用方、提供方和管理者各利益相关方。定量研究:抽取两区县208名乡村医生及189名转诊到位农村肺结核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有效问卷进行核对、录入,用EPI data3.02建立数据库,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研究:共进行2组乡防疫医生和4组乡村医生的专题小组讨论;4名转诊到位农村肺结核病人、35名未到位农村可疑肺结核病人、10名村民及12名相关部门人员的个人深入访谈。运用MAXqda软件,采用框架分析方法分析资料。结果:1.村民及肺结核病人对肺结核病认知程度较低,使其忽视对肺结核病的预防、警惕性低、影响病人及时就诊。47.09%的病人出现症状后未就医;58.20%的转诊到位农村肺结核病人存在就诊延迟,延迟中位数天数为22天,延迟主要原因是自感症状轻、没必要就医。仅11.64%的病人患病前获得医生的宣传教育,4.23%的病人患病前获得乡村医生宣传。2.52.38%的农村肺结核病人在出现症状后首选村卫生室就诊,距离居住地近是农村肺结核病人和村民选择村卫生室的首要原因。乡村医生的知识、诊断能力和态度均影响农村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乡村医生对肺结核病知识的知晓不容乐观,平均得分仅9.44±2.28;对肺结核病警惕性不高,仅8.08%的首诊肺结核病人被怀疑为可疑肺结核病人,66.14%的肺结核病人存在确诊延迟,中位数天数为23天;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条件差,影响肺结核病人的及时发现。3.卫生筹资机制和监管体制影响卫生服务质量。配套经费未落实、分配制度不完善与经济利益,影响乡村医生的诊疗行为。乡村医生激励经费难以落实,影响乡村医生从事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乡村医生在肺结核病人发现中未能起到应有作用。结论:相关业务部门应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制订针对具体人群、具体知识点的培训计划;政府承诺,经费投入,确保结核病控制配套经费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及保障体制;制定完善的监管政策,因地制宜建立制度;制定长期的健康教育促进计划,开展针对农村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并进行定期监督;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