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D介子衰变到KOSX与KOLX差异及其CP破缺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上的北京谱仪(BESⅢ)在ψ(3770)共振态处获取的总积分亮度大约为2.9 fb-1的e+e-对撞数据,进行了下列D物理中末态涉及KOS或者KOL的非轻衰变和半轻衰变的课题研究:  通过双标记重建的测量方法,测量了以下D介子的非轻衰变的绝对分支比B(D+→KOSπ+)=(1.542±0.013±0.043)%B(D+→ KOSπ+π0)=(6.591±0.048±0.244)%B(D+→KOSπ+π+π-)=(2.999±0.025±0.174)%B(D+→KOLπ+)=(1.471±0.022±0.041)%B(D+→KOLπ+π0)=(8.250±0.082±0.297)%B(D+→ KOLπ+π+π-)=(3.088±0.047±0.164)%  其中,B(D+→KOLπ+π0)和B(D+→KOLπ+π+π-)属首次测量。同时,也测量了D+→KS,L+πs衰变过程中的非对称参数R(D+→ KS,Lπ+)=0.024±0.009±0.017R(D+→ KS,Lπ+π0)=-0.112±0.006±0.019R(D+→KS,Lπ+π+π-)=-0.015±0.009±0.025  首次测量了D±→KS,Lπ±过程中由于强相角、弱相角的差别带来的D介子的CP破缺效应,测量了其CP非对称参数ACP(D→KOSπ)-ACP(D→KOLπ)=-0.70±1.93%  在目前的实验精度下,没有发现与标准模型的预期值有偏离,需要在更大的统计样本中继续研究。  在BESⅢ上研究和发展了一种部分重建KOL粒子的方法,同时测定了KOL粒子重建效率的系统误差,并将其应用于物理分析之中。该分析方法可以大大改善BESⅢ粲物理分析中对D(D)混合和CP破坏研究的灵敏度。  通过双标记重建的测量方法,测量了以下D介子的半轻衰变的绝对分支比B(D+→KOLe+ve)=(4.403±0.026)%该测量结果与BESⅢ合作组测量的以及PDG给出的世界平均值B(D+→KOSe+ve)相一致,说明了重建KOL粒子的方法及系统误差的测定是可靠的。
其他文献
ψ(3770)的性质和D介子衰变中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寻找是该领域重要研究的内容。升级改造后的北京谱仪Ⅲ实验,在2010年1月到6月和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两个取数周期收集了约
本文主要讨论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模体和蛋白质(protein)结构模体的问题。第一部分是关于DNA序列模体。它通常是序列特异的蛋白结合位点,比如核酸酶,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其
氮氧化物(NOx)在大气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对流层臭氧的生成、酸沉淀以及对灰霾形成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其对
二氧化钛(TiO2)纳米材料在结构、光电及化学性质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异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空气净化,锂电池电极材料以及气敏传感器制作等领域。天然存在的TiO2三种晶型中,以锐钛矿型TiO2中的电子-空穴的重组结合被抑制的程度较高,所以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是制作太阳能电池和气敏传感器的理想材料。近年来,管状结构的TiO2由于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以及高度有序和尺寸可控等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传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都是基于在系综(集群)的基础上的统计结果。统计学的研究结果反映的是系统整体的性质,但这些基于统计学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也往往掩盖了这些分子的个体特性
1.故事从暑假开始rn终于放暑假了,妈妈打算把她的两个双胞胎儿子——高好好和高天天送到乡下的姥姥家住一段时间.rn妈妈的决定刚一宣布,高好好和高天天就马上扭动着小屁股“
X射线磁圆二色(XMCD)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同步辐射磁学技术,属于X射线吸收谱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具有元素分辨、化合价态分辨和磁矩分辨等特点,XMCD已经成为一种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将热能和电能之间直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具有体积小、无噪声、可靠性高、无污染等特点。近年来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使热电材料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已有的
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作为雷达领域的关键技术,实现前提是采用时间波形相同的脉冲串信号(循环平稳信号),以一个循环为一次快拍,通过多次快拍累积实现稳定且满秩的协方差矩阵估
以晶体为Raman介质的固态Raman激光器结构紧凑、效率高、稳定性好,输出的Raman激光具有光束质量好、脉宽窄、峰值功率高等优点。然而,目前有两个问题限制了固态Raman激光器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