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呈周期性流行,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疾病。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2009年~2010年全省麻疹平均发病率8.721/100万,16个州市除迪庆州外,均有麻疹病例报告。近几年云南省麻疹疫苗报告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麻疹报告发病率一直小幅波动在2/100万左右:2005-2008年,云南省分州市的0~20岁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最低的州市仅为59.6%,麻疹发病的隐患极大;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公共卫生人员的合理配置尚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尤其是在基层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其学历结构、知识层次均与当地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不适应,但目前尚无对云南省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配置状况的系统研究。因此急需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探索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了解当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基层预防接种服务状况,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为尽早达到消除麻疹的控制目标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云南省2011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儿童、成人麻疹发病的自然、社会因素、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分析,探索影响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控制措施。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描述云南省2011年麻疹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的分布,观察可能造成麻疹高发的危险因素;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麻疹高发的相关因素;采用横断而研究的方法,描述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近年来麻疹抗体水平的现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描述云南省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情况。研究结论云南省2011年麻疹高发于0-1.5岁儿童59例(50.43%)及20-49岁成人30例(25.64%);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共73例(62%);冬春季为麻疹高发季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丽江市、版纳州、普洱市的边境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其中丽江市发病率>20/100万;病例中有30例(25.64%)有确切免疫史;全省含麻疹组分疫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病例发病与有无接种证(OR=9.128)、发病7-21天到医院就诊史(OR=0.008)、是否接种麻疹疫苗(OR=0.012)有关,无接种证、有医院暴露史及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越易感染麻疹。成人麻疹发病与接种麻疹疫苗(OR=4.326)有关,说明未接种麻疹疫苗是成人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的86例病例中,对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认知的人仅有26人(43.33%)。发病前7-21天到过医院的成人和儿童发病有统计学差异,医院感染对儿童患麻疹的影响更大。云南省3年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显示,2010年抗体阳性率>95%,2009、2011年抗体阳性率分别是87.31%、88.83%;分年龄段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提示:<1岁组、>15岁组抗体阳性率<90%,其余年龄组均>90%。云南省公共卫生人员以大中专学历为主,占48.5%;以公共卫生专业为主(41.9%),护理专业较少(7.0%);人员职称构成以中、初职为主,占61.6%。高职占16.7%,无职称人员占21.7%。建议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丽江、版纳、普洱)的麻疹基础免疫工作,达到并保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严格执行重点地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加强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合作,防止交叉感染;适时开展重点地区大年龄组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工作;进一步加大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麻疹疫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建立边境地区跨境麻疹控制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机构人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