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胎儿部分大腿容积及部分上臂容积与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BW)与足月胎儿部分大腿容积(TVol),及BW与胎儿部分上臂容积(AVo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三维超声技术采集晚孕期(妊娠37~41+6周)正常单胎妊娠孕妇的胎儿TVol及AVol。通过4D View软件离线分析上述数据集获取相应TVol及AVol。随机选取40例同一操作者及不同操作者的TVol及AVol计算组内及组间相关系数(ICC),行Bland-Altman差值法检验胎儿TVol及AVol测量的复测信度。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方法探讨BW与TVol、BW与AVol之间的关系。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由40例同一操作者及不同操作者所获取的TVol与AVol计算所得的ICC均高于0.90,Bland-Altman差值法分析平均百分比差异均低于50%。BW与TVol、BW 与 AVol的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为 rrVol=0.87,rAVol=0.85(P<0.05)。由线性回归分析可得临产前TVol与BW的方程为:BWTVol=40.77×TVo1+1 199.92(RTVol2=0.77);AVol 与 BW 的方程为:BWAVol=80.59×AVo1+1431.27(RAVol2=0.76)。结论足月胎儿TVol与BW、AVol与BW存在正相关关系,两者均为新生儿出生体重预测的重要指标。第二部分基于二维及三维超声测量的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预测新模型的建立目的分析临产前二维(2D)与三维(3D)超声参数间的共线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建立新的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预测(EFW)模型。方法对晚孕期(妊娠37~41+6周)正常单胎妊娠孕妇分娩前7天内对其进行超声检查,获取2D及3D超声参数值。随机选取40例同一操作者及不同操作者的数据集计算组内及组间相关系数(ICC),行Bland-Altman差值法检验测量的可信度及一致性。将研究对象分为EFW模型建立组及验证组。通过PCA检测建立组中超声参数间的共线性,并联合线性回归分析建立PCA新模型。在验证组中计算PCA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MPE)与ABW±1%、5%及10%的预测率,并与已发表预测模型作比较。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由40例同一操作者及不同操作者所获取的2D及3D超声参数值计算所得的ICC(组内及组间)均高于0.75,且Bland-Altman差值法分析平均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超声变量间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86,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3931.306(P<0.05)。由2D及3D超声参数中提取出2个主成分(PC1、PC2),累积贡献率达到72.372%。基于此所建立的新模型在EFW模型建立组中的MPE为3.661%,SD为3.161%。与已发表的预测公式相比,新模型的MPE下降至少47.558%,而SD下降至少57.421%。验证组中的结果与此相似,新模型ABW±1%、5%、10%的预测率分别为15.58%,73.20%,100.00%。结论本研究通过PCA分析证实并消除了 2D与3D超声参数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获得分别代表胎儿软组织及骨性部分的综合变量,成功建立了更为准确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