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在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背后,是日益严峻的养老、扶老、慰老问题。老人的生活品质不应只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还应该体现在精神生活的满足上。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老年人精神贫困问题是关系到老年人安度晚年、提高生活质量、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促进人口老龄化社会平稳过渡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支撑,以重庆市F区城市老人集聚区的人群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走访、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深入实地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发现,集聚区老人精神贫困主要表现为兴趣爱好的缺失、娱乐活动的低质量、社会关系交往单一等方面。老人精神贫困问题的触发机制包括自我、家庭、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提供的精神养老资源不足。在文中梳理了学界已有对老人支持网络进行介入的文献,其中详细列举了社会工作协助空巢老人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工作过程及笔者自身参与过的相关实践,总结社会工作为集聚区精神贫困老人搭建支持网络的可行性和优势,继而拟定老人集聚区人群精神贫困的社会工作介入框架,社会工作者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等专业方法的综合性运用,全方位的介入老人支持网络,帮助老人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搭建与邻里、朋辈群体的支持网;整合社区资源;进行社会倡导帮助老人完善或建构新的社会支持网络。文章最后总结分析了社会工作对城市集聚区老年人精神贫困的干预策略,社会工作的专业干预,重在强化老人的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具体途径是协助老人构建包括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在内的正式支持网络和家人、亲友及邻里等朋辈群体在内的非正式支持网络,同时讨论了社会工作干预的困境及对策。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老年人精神贫困问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日趋严重,希望通过本文呼吁社会各界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改善缓解其内心孤寂感,实现精神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