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文化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和谐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新的生长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开放的本性必然要把自己的理论触角投向现实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和谐文化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拟从马克思恩格斯原著出发,以期能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文化思想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阐发,对当今和谐文化思想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引言简要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一章主要阐述和谐文化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和谐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第二章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从“世界历史”思想与现代化进程、人化自然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更高意义实现社会和谐四个方面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文化思想:   第三章主要阐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四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的不同历史时期对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文化思想的运用与发展;   第四章结合中国实际,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既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结论论述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渐进的实践过程,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谐文化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丰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文化思想。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英国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人性论》第一卷“论知性”中的想像理论的研究。休谟认为,想像构造了复合观念如传统哲学的关系观念、时空观念、抽像观念、因果观念等。本
本文以马克思剖析“私有财产”和“市民社会”为切入点,探讨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古典经济学批判和黑格尔哲学批判的一致性。《手稿》中,古典经济学、
清规是古时大型寺院中规范僧人实际日常生活的一个文本,也是中国佛教徒所特有的一种修行方式。自唐代百丈禅师以来,清规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一部分,一直影响着中国佛教寺院的实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