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中的产业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u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取得了可喜进展,以大都市上海为龙头,逐步成长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形成了较强的要素集聚能力,发挥了较大的功能辐射作用。然而,由于行政区划的局限,区域内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助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影响了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研究,分析区域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寻求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突破口、关节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区域发展目标和任务,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当务之急。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在空间结构上明显表现出轴线、圈层和网络三大特征。产业发展、交融和变迁是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动力源,正是由于产业关联效应、产业转移效应、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极化效应才催生了现代化都市圈的格局与规模。 本论文主要是在都市圈理论和产业空间聚散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中的产业机理。分析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空间格局以及发展的主要趋势,并提出整合区域产业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概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主要是都市圈理论和产业空间聚散理论。对都市圈的涵义、发展机制、形成条件、判定标准以及核心城市的作用等作了简单介绍。对产业的增长极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及经济辐射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三章,分别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详尽分析长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区域环境。第四章,在介绍长三角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与发展中的产业机理。第五章,分析长江三角洲产业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第六章,提出了长江三角洲产业整合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绿地是维护城市市区范围内,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质环境空间,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绿地被视为维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十
房地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人类赖以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物质载体,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住房实物
全媒体带来的变革使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主流媒体应当因事而谋,顺
当前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要求企业在订货环节上做出相应的调节和改进,迅速响应市场。本文运用运筹学、模糊数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了易逝品两级供
随着用户对基础测绘数据质量要求的日渐提高和基础测绘产品应用的日益广泛,如何加强测绘数据的管理,既满足各行业对测绘数据的使用,又确保测绘数据的安全性,以使测绘产品产生
依次构建了网店和物流服务商单独决策时的利润分配模型、库存运输联合优化时的利润分配模型以及基于收益共享契约的库存运输联合优化模型,研究发现,在库存运输联合优化模型中
行业组织从悄然兴起到发展壮大,在我国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而不可阻却。它在自身的发起成立、日常运行以及国家机关对其进行引导、监督和规范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诸多法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临床常见的肝脏疾患。肝炎病毒的反复复制导致肝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HBsAg和HBcAg)的表达以及淋巴毒素的释放,是造成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酒精性
【正】 文化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及社会功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上个世纪从西方早期综合社会学中分化出来的。我国学术界,早在二三十年代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域共振的开口空心球(spilt hollow spheres,SHS)模型,数值计算和声学透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声学超材料可以实现负的弹性模量.为了说明SHS的局域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