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12>C<'6+>辐射对小鼠免疫系统损伤和抗氧化剂氮乙酰半胱氨酸的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rtl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已经逐渐向外太空扩展,对于人类太空探索的最大威胁是太空中的各种粒子辐射。这些辐射包括太阳辐射(质子和电子)和银河辐射(质子占85%,氦离子占14%,重离子占1%)。众所周知,重离子与常规X和Y射线相比有较高的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和相对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对机体组织和器官有较强的影响。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其对放、化疗的反应相差悬殊。本研究的目的是:   1.评估辐射对健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风险;   2.研究抗氧化剂氮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机体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3.不同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差异。   实验方法:   1.X射线或12C6+离子对小鼠进行不同剂量的全身辐射。NAC处理组小鼠在照射前1小时腹腔注射200mg/kg的NAC,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取样,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免疫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单细胞电泳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MTT法(3-(4,5-dimethylthiazol-2-y1)-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检测脾脏NK(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微核法检测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情况,小鼠体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由ELISA方法得到,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urperoxide dismutase SOD)由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观察胸腺和脾脏指数变化。   2.不同剂量X射线和12C6+离子辐射人肺腺癌细胞H1299和A549,用细胞克隆法检测照射后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blot检测A549细胞P53蛋白表达。   1.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周期随着X射线照射剂量的增大而被阻滞在了G0/G1期,相同剂量的12C6+离子辐射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分次连续X射线照射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被阻滞在G2/M期;细胞凋亡比例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和脾脏中NK细胞活性在重离子照射剂量为0.05Gy时有显著增加,脾脏NK细胞活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弱。   2.重离子照射后,小鼠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的损伤随辐射剂量和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加剧。脾脏NK细胞活性在照射后各个时间点减弱,血清中IFN-γ水平和SOD酶活性随着重离子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预防性给予NAC,12C6+离子辐射对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所致损伤,胸腺细胞周期和凋亡,脾脏NK细胞活性,血清中IFN-γ的水平和SOD酶的活性的损伤与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   3.X射线照射对肺腺癌H1299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未产生明显影响,重离子照射后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细胞凋亡率也呈剂量依赖性;X射线和12C6+离子照射A549细胞后,细胞周期均被阻滞在G2/M期,凋亡率剂量依赖性增加。A549细胞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重离子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结论:   1.重离子辐射造成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比X射线辐射损伤复杂和难以修复,产生这种现象的机理为辐射导致活性氧分子簇的产生,细胞因子和与细胞氧化反应有关的酶活性的变化,同时这种损伤对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和胸腺、脾脏指数以及机体免疫系统都有影响;低剂量重离子辐射(0.05Gy)对小鼠机体的免疫力有刺激作用,机体免疫能力随着照射剂量增加和照射后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不同的免疫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也不同;   2.200mg/kg的NAC对辐射所致小鼠免疫系统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3.肺腺癌细胞H1299比同系A549具有较强的辐射敏感性,A549细胞凋亡的增加与P5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其他文献
兰州CSRm内靶终端是进行强子物理实验的平台,可开展奇异介子产生和衰变的研究、重子谱的研究、多夸克态的研究及介子介质效应和手征对称破缺与恢复等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物理目
本论文借助电子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结合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物理性质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其中一种为公度调制结构即超结构,另外两种为无公度调制结构。
2012年,物理学家在位于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强子对撞机(LHC)上发现了标准模型预言的最后一个粒子-希格斯,描述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理论的标准模型取得的空前的成功。但同时它也存
本论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出了N2填充的多级分叉树型碳纳米管阵列、周期性Fe3C填充的豆荚状碳纳米胶囊以及一种Mg0填充的四方形碳纳米胶囊的
大型地基光学望远镜在对空间目标进行观测成像时,由于受大气湍流的影响,空间目标成像分辨率被显著地降低。自适应光学技术可以对这些干扰因素进行补偿,使望远镜能够获得近理论衍
B介子非轻衰变在帮助我们理解标准模型的味结构、CP破坏的起源、强子衰变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寻找新物理存在的迹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应地,对B介子非轻衰变及其中
理论预言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很短的时间里,会存在一种夸克和胶子解禁闭的物质相,被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通过相对论能区的重离子碰撞可以研究这种QGP高温高密物质的存在证据
利用标准在束γ谱学实验技术,通过束流能量为88和95MeV的176Yb(18O,6n)熔合蒸发反应布居了188Pt核的高自旋态。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188Pt的能级纲图。投影壳模型计算结果较好地
本论文根据对现有超导体的结构分类和以二元结构模型为基础,选取含钛氧化物和金属间硅化物作为探索超导体的主要研究对象。以杂化微波合成方法为主制备了四个系列的含钛氧化物
本文从纳米材料概念及特性分析入手,介绍了当前纳米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重点对基于重离子径迹模板法的纳米线制备与性能研究进行阐述,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