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区规划布局特征研究——以合肥市高新区为例

来源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园区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经济载体之一,为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城市快速开发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的引导出现了诸如科技园区规划布局结构不合理、土地粗放式的使用、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研究科技园区规划布局的特征将显得更为迫切和及时。  合肥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其产业类型必将面临转型升级,此时大力发展科技园区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阶段合肥科技园区只有高新区一个,因此科学合理的发展科技园区对于合肥市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文献索引和比较分析法对科技园区展开了一定的基础研究,结合科技园区概念的范畴,对本文所研究的科技园区进行梳理和界定,并按照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对科技园区的主要类型进行了介绍,探讨了科技园区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国内外科技园区的类型和发展情况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当前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功能结构、选址布局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并从政策上、规划上和发展思路上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合肥市科技园区进行探究,结合合肥市的客观实际情况,并与国内的部分科技园区加以比较分析,提出了“单细胞,多核心”的组团式空间布局特征,并指出了该发展思路的优势:自身发展简单灵活、与城市发展互补共生,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科技园区弹性多变的空间布局形式。继而以合肥市高新区为例,回顾了高新区的发展演变历程,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验证了“单细胞、多核心”的组团式空间布局特征在高新区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并且适宜现阶段高新区的发展。伴随着合肥市快速发展,结合高新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提出了在“单细胞,多核心”的空间布局与发展思路下打造“科技型+宜居型+生态型”的功能复合型的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以期为合肥地区科技园区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软件产业、互联网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通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光电技术产业为典型的新技术浪潮膨胀发展的世纪。软件产业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有典型性的
工业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工业与旅游业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业态。本文首先确定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工业旅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
现代传媒作为社会变迁的反馈机制,通过对流变的社会信息的散播,导致人们认知模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审美情趣的转变--业态模式的转变。同样,现代传媒也势必渗透到设计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大城市出现了“地铁营城”的趋势。轨道交通发展是未来中国城市继续快速发展的保障,而轨道交通沿线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空间
本文分析了西学东淅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园林设计的影响。纵观世界现代园林的“国际式”发展历程,在工业革命后的100多年的西方世界,西方人开始重新认识与探讨理想中的城市,符合
现代体育馆作为城市乃至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具有重要的使用功能和社会价值。当下,随着数字技术在设计领域应用的深化,先锋体育建筑越来越表现出:参数化、信息化、生态化、表皮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建筑的密度越来越高,城市绿化空间、人们公共活动的空间随之而减少,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都出现了一定的恶化。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娱乐
当下,商业消费行为不只是购买商品,更是一次体验。现代商业从有形的、单纯的物品买卖进入无形的、功能更加复合的游憩体验经济时代。  商业街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成为各国日益重视的话题,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从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再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心脏,是承载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山水城市”的城市公共空间特色研究具有探索性的典型意义,并且成为一种必然。寻找“山水城市”的公共空间特色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