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患者围术期疼痛认知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198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患者围术期对于疼痛及疼痛管理的认知情况及影响该认知的相关因素,以针对性开展术后快速康复及疼痛管理的宣教工作,纠正患者相关认知误区。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因良性疾病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SPSS 21.0软件对17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及轻度偏态分布(偏度系数<0.5)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中至重度偏态分布(偏度系数>0.5)的计量资料使用中位数(M)表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或(符合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于影响术后康复的相关因素,按照术前对其重要性的认知,排序依次为:“疼痛”、“手术方式”及“排气早晚”等。根据术后实际体验,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疼痛”居首,“排气早晚”及“心境”分别位居其后。文化程度越高、具有既往手术史的患者对于疼痛危害的认知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患者术前预估疼痛评分高于术后实际疼痛评分,非城镇患者反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相关因素下患者术后理想疼痛控制评分低于术后实际疼痛评分,具有慢性疼痛病史患者差值更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低、具有慢性疼痛病史及既往手术史的患者对于镇痛药的顾虑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高、具有慢性疼痛病史及具有既往手术史患者对于镇痛药必要性的认知更充分(P<0.05)。文化程度高、具有慢性疼痛病史及开腹组患者术后对镇痛治疗的接受程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疼痛病史”及“手术方式”为镇痛治疗接受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增高,术后对镇痛治疗的接受程度变化越明显。同时具有慢性疼痛病史及开腹组的患者术后对镇痛治疗的支持度更高。结论:1.关于疼痛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患者在术前普遍具有一定的认知。2.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疼痛病史及手术方式等是影响患者对镇痛管理认知和接受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3.镇痛药物的耐药性、不良反应及成瘾性为患者关注的热点问题。4.家属或患者自身观念的偏差是导致患者对疼痛教育认知误区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布洛芬注射液在麻醉恢复室内治疗小儿骨科全麻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湖南省儿童医院100例骨科手术后苏醒时重度疼痛(FLACC评分≥4分)的1~15岁儿童随机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很多矿产资源在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就会被人类开采完毕,资源的占领和开发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本区资源主要为铜和钼。
通过对铁炉坪、蒿坪沟银铅(金)矿区物探工作的研究分析,结合地质物化探工作,提出了在熊耳山寻找构造蚀变岩(破碎带)型银铅矿脉的找矿标志和工作方法.并利用两矿区的勘查验证
滑坡和堤坝渗漏是最常见的两种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危害巨大,确定堤坝渗漏的位置和滑坡体的活动性对其治理和预防十分重要;把散射波地震方法和地层的各项异性参数引入